这是个最普通的周二,一切是那么正常,跟平常大家所过的周中日子没什么不同,是那样的不起眼。
而我现在就在回家奔丧的路上,那是我好朋友好发小的妈妈。
人是今天中午的时候没的。
下午上班的时候,我出来给她打电话,电话那边的她已经是泣不成声,带着很重的鼻音跟我讲话。
我问:几点出丧?
她说:明天十二点。
我说:那你挂电话吧,家里还有很多客人。
回到办公室,我随即登录公司的OA系统,请完了今年的年假。买回老家的票,做好一切的事情。
在动车上眼眶湿润了几次。
就像现在,写下这段字之时,亦然。
我一般对于这种没有太大抵抗力。
想到中秋节的时候,我刚去探望她的妈妈。她妈妈就躺在一楼靠近楼梯的位置,因为那里很凉爽,所以她们把床摆放在那里。
我就在那里跟我的好朋友聊了一个上午,她妈妈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我们的谈话。最后没留吃饭的时候,她妈妈还挣扎着起来苛责我。
我说,阿姨下次我再来,却不知道其实没有下一次了。
有时候我更愿意这对阿姨来说是一种解脱。
孩子都不在身边,自己在家就撑着,就盼着到法定放假日,孩子能回来一两天,然后又匆忙赶回城市工作;每探望完一两天,又继续上演着孩子与自己的分别,然后期待着下一次的见面。
只是这一次她没能撑到元旦,这才是十二月份的开端呐,她没有撑到有假期的时候。
都说亲情、团聚这样的字眼最宝贵,但是在客观的现实面前,它却又是那么不值,它得排在柴米油盐的后面。
我记得那天中秋去朋友家回来,朋友送我到门外,跟我还多说了一些话,她说可能再忙一阵子就回来安心照顾妈妈,要陪她度过最后的时期。
可是当柴米油盐在生活占据大部分角色时,这些都只能往后推了。
毕竟,家里要吃饭,事业不能耽搁,虽然心里想着陪妈妈,但想着妈妈应该能再撑撑。
她是今天听闻母亲去世了,才从工作的城市赶往农村的老家。
我不知道她会不会后悔,会不会心里想着:如果早知道……
但是世上从来没有“如果早知道”的假设。
如果知道妈妈会在这几天走,她一定会是义无反顾请假甚至离职就回家。
但永不会有这种假设。
只期望未来的所有人,遇到不幸时,能不留任何遗憾,只求能做到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