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笑话表演用什么话好

2012年参加央视7频道《丰收中国年》

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万荣笑话,目前,在表演中存在一个很大争议,那就是该用什么话!是普通话好?还是方言好?就此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以求商榷。

21世纪初,原万荣县委、县政府,以万荣笑话为平台,为提高万荣县知名度,促进万荣县经济建设,提出了“走出运城市;打进太原城;闯出娘子关;挤进北京城的发展思路。”使这朵黄土地上的幽默之花,从茶余饭后、田间地头的饭桌文化,由讲发展到了演。并参加了各类大型演出活动,被评选为国家级非遗项目。2012年更是达到顶峰,登上了央视三频道《我爱满堂彩》和七频道首届《丰收中国年》表演,实现了挤进北京城的目标。随着万荣笑话知名度的提高,对外演出机会增多,语言问题成了一个坎。有好多外地人说听不懂,使万荣笑话在发展和对外表演中出现了瓶颈,演出空间受到很大局限。

为此,有人提出,万荣笑话只是一个地域性的语言文化,虽登“大雅之堂,”但难以持久!因为它的许多包袱或笑点帶有浓浓的方言,观众听不懂,达不到理想的“笑”效果。再加上它所表现的只是“市井小人”的小故事,受自身市场和地位及影响力的局限,要想再发展,必须使用普通话,否则就此止步。

另一种观点认为,万荣笑话是生长在万荣人民生产生活中的风趣幽默之花。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连接友谊培养情感,不可或缺的桥梁、纽带、黏合剂和润滑油,更是黄土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以独树一帜的嬉笑怒骂和自嘲方式,生长在乡村民间,流传在政界商场,升华在互添互补,生存在万荣县的独特地域文化。如果用普通话讲或演,必然失去万荣地域特色,便称不上万荣笑话!

本人认为,每一个地域文化的发展传播,必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色彩,也必然受到地方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影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万荣笑话也概莫能外。这是腹中自带,每“胎”都有,不必笑人不笑己,谈人不谈己。在国家级的语言类节目表演中,京津小品、东北小品、陕西小品、南方小品,都以自己特有的方言习惯和风格,形成了自己浓厚的地域色彩,在演出领域自成一派,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是哪里的小品。他们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不但为自己的作品提高了知名度,更为其地方语言的流传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使他们的作品自成一家,各有特色。万荣笑话小品为什么不能这样呢?

北京京剧、上海越剧、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如果都用普通话道白,还有自己的味道吗?京东大鼓、天津数来宝、山东快书、陕西王椟墩的独角戏和东北二人转等,如果都用纯正的普通话来表演,还有自己的特色吗?当然了,这并不是否定普通话。因为每种地域文化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就像一个馒头一样,不管面里酸甜苦辣加着哪种调料,都是它的特色,都是爱它之人的最大喜爱,更是它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必须是让爱者得到享受,让新客得以接受,让闻者不受刺激。这就需要“厨师”在制作时,掌握好用料标准,把握好用料时机,使用好用料轻重,选择好用料火候。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有味道,人见人爱,人闻人喜,人传人想,“食”之有味,“品”之有趣,成为一道人见人爱品尝不够的美“食”。这正是万荣笑话应该追求的目标和所应达到的标准!

万荣笑话是从万荣人民生产生活中成长出的一朵奇葩小花,它以自己独特的姿色和风味,生存在万荣县的角角落落,活跃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它也由羞于见人,变成了一个特色文化,成为万荣县“磁都、药都、果都和笑话王国”的奋斗目标。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万荣笑话开启了“碟片磁带走全国”;“讲笑话过大年;”(1)“丰收中国年”(2)《村长轶事》(3)“满堂彩”上央视的辉煌历程。使一个特色地域文化享誉全国,让万荣人民津津乐道。

2012年央视7频道讲笑话

作为一个万荣笑话爱好者,我深深感到,表演中语言必须改,必须让人听得懂,否则便没任何效果。但如果改为纯普通话,这算是什么样的万荣笑话小品?万荣县方言属北方语系,发音接近于普通话,学习普通话难度不大。1950年代,曾因推广普通话而享誉全国,多位国家领导人前来考察。但由于历史上的县合县分,全县东西南北又有自己的独特发音:县城周边村庄“红黄”不分;荣河一带“电建”不分;埝底一方“男兰”不分;西村里望“稷山河津”味道十足;我就是一名“红黄”不分的典型代表。为此,在万荣笑话演讲或小品表演中,应该以万荣方言为主体,改掉个别地域太重的生涩方言。在不影响作品效果的情况下,使用人们熟悉的语言发音,让观众都能听得懂,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万普”——万荣普通话。

人常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万荣笑话小品不是什么富贵花,也不是什么多彩花,更不是什么人见人爱百媚娇艳花,它只是生长在黄土高原上的一朵百年小花。虽不娇滴欲翠,但也风味独特;虽不香飘四季,但也富有趣味。到万荣县,不听用万荣话表演的万荣笑话或小品,就像到西安没吃羊肉泡;到新疆没吃羊肉串;到北京没吃烤鸭;到东北没吃小鸡炖蘑菇一样。我认为,万荣笑话演或讲,还是用“万普”听着亲。就像万荣的美食凉粉饸饹、猪肉拌菜一样,不管摊位设在何方,都应该是万荣味!



1、指2023年黄河电视台拍摄《讲笑话  过大年》。

2、2012年央视7频道《首届丰收中国年》拍摄万荣笑话段子。

3、2012年万荣笑话小品《村长轶事》参加央视3频道《我爱满堂彩》栏目录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