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记一点写一点,锻炼大脑中写作的肌肉。
编剧的标配
要 养一只猫
端一个大茶壶
有一个超好用的键盘
一墙的书
每天看一部电影和几十篇影评 或者每天连看三部电影不看影评
那么多内容那么多文章 看都来不及 哪有时间写呢
就像Papi酱说的,人每天的想法都在变,自己感觉不到,但是过段时间看自己以前写的东西完全陌生,有些随笔记的东西根本忘记什么意思了。
编剧可不可以有幸福的生活?
还是要坚持轰轰烈烈、四分五裂、孤独终生?
还好好莱坞的许多导演演员给了些好的案例,
Inside Out 的导演就很幸福,所以女儿不适应搬家这样屁大点的小事也能编成大事,搬上荧幕。
编剧和导演要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把生活中的烂事儿、坏情绪通过艺术的形式转换成经典、幽默甚至正能量。
编剧可以拥有幸福。
但是我太热爱生活本身了,以至于紧抓着那些细碎的安全感不肯放,也就挤占了独立思考的精力和空间。Go with flow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目前也只是universal studio的哈利波特的难度级别的过山车,看上去很刺激,其实非常安全。
半路出道的也不比大一就进电影学院戏剧学院已经摸索了十年的。
弹钢琴的那个比喻就是样式吓人,但只会几曲自己弹得熟的。
乐理知识(系统的写作知识、人物分析、心理刻画 )的专业水准完全没有。还好时间很多,人很闲,慢慢摸索。
编剧重要的在于一个整合能力。
除了转化的能力以外。
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讲出几句段子,但难成气候,所谓偶有金句,难成佳篇。
编剧作为专业写手,要能够将一地鸡毛、一堆碎片穿成统一的故事,浓缩为一个整体,才能集中力量出击。
花时间花功夫research,以写作目标为导向阅读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