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简书是很偶然、很意外的场合。某天晚上,哄好小宝入睡后,我还毫无困意,于是在知乎上刷屏。突然有一个问题吸引了我的注意,大意是学习和工作之余有什么途径赚外块?对于朝九晚五时间相对固定,工作内容简单重复的我而言,赚外块是补贴家用,打发时间,接触工作圈外世界的一个途径。一层楼一层楼看下去,发现答复几乎一致首推写网文、建立微信公众号,公众号积累一定人气后,进而与商家合作推产品或者招生开写作培训课。随意按照其中一条答复加了一个叫“树獭先生”的公众号,里面提到了她/他在简书的经历以及简书给她/他带来的变化,于是我下载了简书APP,从此便与简书天天见。
打开简书,“创作你的创作”标语鲜明地映入眼眸,首页各类专题、连载等原创文章更新速度颇快,让人顿感这是一个写手云集的地方。我随手点开首页推荐榜前几位的作品,然后再层层深入,去看同一作者之前发表的文章,不得不惊讶他们的文思泉涌,感慨他们以小见大的洞察力,赞叹他们对于一本书、一部电影观赏角度的别出心裁。
加入简书没几天,恰逢身边发生了一件让我永生铭刻于心且悲伤不能自拔的事情,这种情绪蔓延了很久很久,某一刻寥寥写了几句,没有写前因后果,没有标记具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字里行间包含的感情估计只有我自己这个当事人能懂,无人能共。然而,不知咋地,我竟然有一种想让它公诸于世的执着,想将自己内心这股强烈的情感宣泄于众人眼前,于是狠狠地用满了五次“投稿”机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统统被拒。看到退稿提示,我倒也没有失落,因为能回想起自己的冲动,能明白那几句确实不合适发稿。
自从那回被拒稿后,我对于投稿的冲动消停了一段时日,不是因为害怕投稿再被拒,而是觉得自己题材枯竭。近三四年来,单位的报告总结基本上是依葫芦画瓢,在固有的框架下拼凑豆腐块成终稿,因为传承下来的文章一直是那样,改变让人不习惯,不停地一遍一遍修改的结果是恢复到最初的模样,没必要再让自己或下属吃力不讨好。领导的讲话稿,终究还是离不开总结报告,文艺小清新、哲思哲理型都对不上他们的口味,也不符合严肃的作风氛围。慢慢地,理想被现实打败,我不敢再有出新招、奇招之非份想法,继续墨守着固化的思路。在八股的潮流中浸淫许久,新奇的想法逐渐被封存,慢慢也就觉得无话可说、无题可写了。
然而,坚持每天逛简书,不少新思想、新角度、新做法还是冲击着我灵魂,呼唤着我被封印的求变之心,所以我也默默地在积攒、在沉淀,蓄势待发。前几天晚上突然来了写作冲动,在键盘上噼里啪啦完稿后立马投稿,没一会儿就收到用稿提示,还被简书伯乐点赞;隔天又投了一篇,几乎被秒收。无疑,这对我是莫大的鼓励,有种心灵被激活的感觉。
于工作、于岗位而言,我愿意称自己是一名写手;于生活、于喜好,我也愿意称自己是一名写手。也许我写的文字还不够成熟,但我更在乎的是能通过文字去表达思想和情感。也许我不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写手,写的文字只适合被极少数人看到,但我更重视的是有一个平台去展现自己。不是说,不在乎结果,只享受过程吗?这个过程就是一天一点改变的过程,我满心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