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在其专栏里不断提醒我们,重新建构自己的认知系统时,做的也就是脑中概念的升级。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是否清晰、准确,而且这些概念之间彼此是否能产生清晰、准确的联系,最终也就形成了新的认知系统。大脑中的操作系统将决定了这一个人思考的深度及广度。
而对于"概念"的认知为什么必须要做到清晰准确呢?
如果"概念"不清晰不准确时,会给我们的思考造成什么样的偏差呢?
今天我们可以从张潇雨老师文章中的几个观点来谈谈"概念"在商业中的运用。在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中,人们总是关注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明星企业,而且习惯分析他们成功与失败的各项因素。並且总想要从他们成功的各项因素中归因出可以借鉴与效仿的定律。所以张老师之前的两篇文章才会提醒我们在分析商业的时候不要把商业当成物理学,想要找出恒定的定律,另外也不要犯了归因谬误,把成功原因简单的归因到几个因素上。
在商业中对于“概念”的定义其实是流动的。之前在张老师的文章中舉过苹果以及迪士尼的案例,这两个公司有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创建的商业系统,为了给客户完整的体验而打造一个高度控制、完整封闭的环境。对于这样高度控制的环境,我们可以怎么样来延伸这个概念呢?以服务业来说,我们虽然无法创造出像苹果或者迪士尼这样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一个概念将我们整个服务环节高度拆分,而在每一个拆分的环节中,想办法提升让客户有最好的体验,是我们利用这个概念可以延伸发展。就像无印良品,虽然是流通服务业,他们还有一本内部“大典”,对服务人员从客户跨入店门第一步开始,如何说话,如何推荐,甚至手势动作都做了详细规定。“大典”内容月月更新,更新来源于各专卖店的一线员工。将此封闭的系统延伸成“通过无限拆分服务的环节,把控整个服务和用户对接的界面”。
另外,我们必须清楚的认知到各种商业概念是高度抽象以及模糊的。比如小米公司在前几年非常火的时候,提出过一个口号,“专注、极致、口碑、快”。而这四个概念不管任何公司的发展,都是可以运用的概念,但是四个概念背后也许隠含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人们很容易产生查理芒格所说的证实性偏见(Confirmation bias),认定了几个概念是成功的因素,之后就会不断的寻找事实来反复印证这些概念。更会认为这些概念就是这家公司成功的全部因素,一旦陷入对概念的执着中,往往会有一种掌握了武功秘籍的错觉,错误的认为只要按照这些概念来经营公司或者是发展,就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功,如此一來等于把一个公司的成功大大简化了。
在研究商业时,更要看透事件的本质,不局限於各种抽象及模糊的概念。概念的定义都是流动的,而且我们所能获得的信息並不全面,所以不能陷入简单的归因,让自己停止思考,持續不断打磨自己的认知,加強思考的深度与广度,才能面对这个复杂的商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