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在城市里找到足够的安全感?」
珊瑚虫跟很多朋友聊到过这个话题,关于它的回答五花八门。
有的人觉得安全感是城市的包容性,有保障的公共资源,以及一份稳定、喜欢且薪资高于平均数的工作,“物理安全”。
有的比较崇尚购物自由、旅行自由,或者至少有一个靠谱能依靠的对象(情侣/朋友/家人),精神至上。
而一些年近30岁的人几乎都提到了“有房”,30以上的奔四选手更是三句话不离“买房”,仿佛买房是摆在他们面前,即将到达Dead Line的KPI。
珊瑚虫收集了一些他们的详细看法。
“深漂7年,本来想拿房产证当30岁的生日礼物,但当时实在没钱,33岁也不晚。”
85后女生袁媛在来深的头一年就跟同事一起办了落户,城市的繁华让她下定决心要用10年时间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
或许从小被父母“过度宠爱”的缘故,袁媛一直把“买房”当成自己的迈向独立的使命,最极端的时候甚至产生过“30岁前买房才算成功”的想法(但后来消除了)。
越来越强烈的想法让她尝试着自己创业做外贸,白天忙着开发客户、出货发运,晚上则勉强在福田城中村一间不到15㎡的小单间里学设计、记单词。
一边是30岁的倒计时在步步紧逼,一边是不稳定增长的银行卡余额,完全被“搞钱”覆盖住视野的袁媛唯一的生活只剩下城中村里廉价猪脚饭。
如今,袁媛在房价相对较低的龙岗区买了房,70㎡的两房,首付近100w,父母仅资助了两成,月供由自己完全负责。
还款刚一开始,袁媛就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不敢旷工,生病进医院都在收发邮件,但每当她想到在深圳有了家,一种让人很放心的安全感又给了她动力。
“虽然买房后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我真的很感谢深圳的城中村,如果没有那些便宜的房子租给我,可能我当初漂三个月就跑了。”
“要不是为了将来小孩上学,在深圳租房划算多了。”
90后情侣一华和阿朱对置业的态度相对佛系。
当身边的30岁同龄人都在内卷几份工作,或榨干人情借钱在大城市里买房的时候,他们却租住在南头古城一间80㎡性价比极高的民房里。
两人两猫一狗的田园佛系生活让他们幻想着,有一天会去到风景优美的山里建一栋房子,种种地,再邀请各地的朋友来旅居,这是他们找到的“迟钝之力”。
原以为生活会按照计划的那样进行,但孩子始终是新建家庭绕不开的话题。
“以后会优先考虑小孩,至少别从小就跟着我们一起漂,经济允许的情况下能有好的教育,那还是得有房。不过人的财富是有限的,如果要牺牲未来几十年的自由去换一套满分的房子,那不如90分就行了。”
无论是昂贵的房价,还是繁琐的子女教育,两人能做的就是和现实的压力维持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至于想过的那种田园生活,可以在小孩长大之后再去实现。”
一华和阿朱现在正在深圳人才房的轮候中,脚下有很多条路,找到自己能掌控住的,生活便豁然开朗。
“买房好像一直都是我很多朋友眼里的一件大事。我肯定也会经常想啊,但每次的结果都是‘别买’。”
29岁的志祥在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仍然选择不把买房排进日程。
跟很多人一样,不买房的确是因为买不起房。
他分别计算过深圳和老家成都的买房月供和房租,对比下来,在深圳买房,每月月供2.56万,租金仅4000元/月,差了6倍;老家月供8000元,加上付深圳的房租,也上万了。
“不管在哪里买房,工资都不太够,我想的是,在那种生活压力下肯定觉都睡不好,倒不如租个好点的房子,至少说把现在过好。”
志祥来深4年,搬了6次家,他亲手改造过城中村的握手楼,体验过高端小区的阳光房,也跟朋友合租过盐田海边的别墅,甚至还能说走就走,裸辞退租后独自去青岛住了小半年,完整体验了人生中第一个大雪纷飞的季节。
30岁的年龄焦虑暂时还不能撼动他,或者用他的话来问,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把30岁的成功标准与买房与否挂钩呢?
或许未来志祥仍会像一华和阿朱一样回归现实,直面买房的“魔咒”,但肯定不会再有曾经中学时的那种“玩也没玩好,学也没学好”的遗憾。
“网上有句话,女孩子长大后是没有家的,我不赞同。”
小时候春节,林星在问到妈妈“今年回哪个家时”,回复总是很迟疑,当时她以为妈妈只是在认真思考,直到长大恋爱后才知道是苦恼。
林星为数不多的几次恋情总是草草收场,最后一次从合租房搬走的那天,一个人拎着行李在大风中寻找宾馆,她知道自己要找一条后路。
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说,“到了三十岁,好像大家突然就会着急要买房子,存金子,生孩子,这些东西都有一个统称,叫后路。”
对于林星来说,大城市固然美好,但若没有一个能始终接纳自己的归处,那才是最大的不安。“我那段时间特别想要一间自己的房子,但是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在深圳买不了房。”
于是,林星把自己的“后路”留在了老家。
由于前两年做视频博主存了点小钱,她拿出所有积蓄,在县城上花32W全款买下了一套精装公寓,假期回去探亲、工作累了回去休憩、夏天太热回去避暑,每年能在老家待三四个月,“充满电”了就继续回深圳搞钱。
不管是银行卡里的存款,还是靠自己买的房子,相比天真无邪地去追求一段能给自己带来稳定感情,一处归所才是支撑自己在城市生活的底气,人又何必非得纠结在大城市里买房呢?
《2022年轻人买房报告》里指出,大部分95后都计划在30岁之前买到房。
但实际上,对于已经步入30岁的90后来说,买到房的人仅有41.87%,也就是说有近六成90后没能实现30岁有房。
反观深圳及其他一线城市的置业者,受限于较高的“上车”门槛,平均购房年龄已经到了35岁上下。
在近年来崛起的新一线城市中,购房者年龄也基本都超过了30岁。
无论是20岁、30岁或40岁,都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能评判这些阶段的不是“找到对象了吗?”、“买到房子了吗?”或“工作晋升了吗?”……
令人窒息的房贷和职场的35岁危机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从“必须买房”的梦中惊醒,房产与年龄、婚姻、性别的刻板关系被渐渐抹去,转而更多地关注当下生活的过得快乐与否。
因为每当我们谈起家,首先想到的是屋子里的日常点滴,是软得不想离开的床垫,是阳台种满的芬香花簇,也可以是淋过某场大雨后洗的热水澡,总之几乎不会是那本红色的房产证。
我想说的是,多少岁买房,或是不买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用心经营生活。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