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温度的教育》读后随想

    《做有温度的教育》,听名字就让人感觉到了温暖,教育确实需要点“温度”。  

        细细地品读这本书,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书中,方华老师一再强调,“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给孩子更多可能”,“教育,应该给学生一个美丽的期待”……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读完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方老师的教育高度和对教育的独特见解。

        最令我受益良多的是《爱、慢、欲——教育的“三字经”》,方华老师说:做教育,有时波澜不惊,有时十面埋伏;有人看似闲庭信步,有人却身处惊涛骇浪之中。教育到底是何尊容?可谓众说纷纭。“爱、慢、欲”,是我的教育“三字经”。教育是爱的事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老师爱学生不是指爱自己喜欢的学生、听话的学生,而是指爱全部的学生和爱学生的全部。老师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力,所以爱学生是源于职业本能的。老师要拥有这份爱就要接纳不同个体的学生、接纳学生不同的个性,这对于老师来说是艰难的、充满挑战的。如果说接纳是爱的根系,帮助则是爱的枝、叶、果,只有接纳没有帮助的爱是只停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口号式的爱”,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学生,只有通过帮助爱才得以体现。帮助不是塑造、更不是重生,只是引导、唤醒和激发。

        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不可能成为老师心中的“他”,或来一场对其他同学的“模仿秀”。立足于学生本身的现状,老师尽最大的可能去帮助,用引导、唤醒、激发的方法让每个学生最终“成为不断成长的个体”。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站在人终身成长的需求来看待教育,我们现在眼中好多“重要”的教育节点、教育要求或许就没有这么重要了,充其量不过是阶段目标、单方面要求而已。带着这种心态去帮助学生,老师、家长可能会少些“火烧眉毛”和“别无他路”的焦虑之心。

        教育的“慢”在于给教育一些“可能和后劲”。教育的真正价值好似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施所需之肥,与阳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帮助种子成长。

        教育是“欲”的体现。教育要让学生有“欲”。无“欲”则无力,无“欲”则无行,无“欲”则无趣。兴趣的起源是好奇,正因为有了好奇,让人生处处时时都可能充满情趣和味道。假设一个人对什么都没了有好奇,他的人生难以想象。正由于人有好奇,才促使了人充满兴趣。不同学生的“欲”是不同的,除了学生本身“基因”有别,还与家庭氛围、所接触的人和事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人与事都有关联。有兴趣就会自觉;有好奇就会寻找;有“欲”才会永不停步。爱是教育的起点和目标;慢是教育的规律和过程;欲是教育的燃点和条件。拥有爱才会拥有育人之心;只有让教育慢下来,教育对人才有真正的帮助;只有点燃孩子心中对未知的欲望,教育才会真正开始和有效。让爱心、耐心和好奇心与教育同在。   

        我想,教育有温度,就像品一杯香茗,入口清淡却回味悠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酷暑时节,我拜读了方华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一书,书中有方华老师多年来在各大报刊发表的文章和一些随笔感悟。《做有...
    冰清九月阅读 946评论 0 6
  • 马上到2019年的春节了,又是一个送旧迎新的节点。 对我来说是个有些感慨的,因为从1987年11月16日登上参军列...
    段誉阅读 466评论 0 1
  • “那现在是先种植东西吗?”叶凉问。 “对,先把该种的种下。再上星网学校学异能,等学到一定程度就要开始历练了!”星玉...
    唐仙缘阅读 41评论 0 0
  • 做事往往只有三分热度,余力不足。 一件事坚持几天就开始松懈了,现在想来应该是没有把事情具体化,每个时间段该干什么,...
    月衣我以华裳阅读 11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