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从武汉回到家,1月18日就只身前往家乡的人社局,询问、打印、填表、多地盖章……一气呵成。有一个实习的小伙伴问我:你怎么不在家玩几天再来?我笑了笑,没说话。其实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好像,就有种力量,催促着我向前,我害怕一慢下来,我就会被焦虑、紧张的感觉所笼罩,所以,我用表面的坚强,抵挡我所有的退路。
现在想来,大学真的是我人生的分水岭。上大学前,我是家里的乖乖女,父母则是我的避风港,他们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了,不用我操心。我不否认,我是一个习惯生活在自己熟悉圈子里的人,害怕接受新事物。我小心翼翼的躲在父母身后,只在不得不需要我的时候探头表示。
本以为,这种日子会持续很久,然而,事情并没有我想的那样顺利。长大,并不是你到了某个该是大人的时期,而是某一时刻,现实就在眼前,鞭挞着你,除了长大,别无选择。
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医院。与往常不同的是,母亲并没有直接走向医生与其交流,而是从进医院大门开始,直到我坐到医生桌子前,她始终让我走在前面。那时的气氛很微妙,我没有开口说话,母亲也没有,我们好像都在等待着,等对方先开口。就这样,尴尬了几秒钟,母亲跟我讲,你自己跟医生说,并用一种极其陌生的眼神注视着我,我愣住了。冷漠,坚决,严厉…那一刻,我被那个眼神折磨着,为了不更加难堪,除了妥协,我别无选择。于是,我开口打破了沉寂。那次以后,我对那种眼神有了阴影,以至于我随时可以在脑海中轻易的回想起来,也许,这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
上了大学后,我改变了许多,开始去尝试做许多新鲜的事,我所说的新鲜事,并不是什么重大的不同于平凡生活的,而是那种别人看似平平常常而我没有独自去做过的。要知道,对于我而言,迈出自己的那一步是多么的艰难。
初次在外地医院看牙,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我的一个好朋友陪着我。两个人都是打肿脸充胖子,不知道医院流程的我们,就问路人、导医,那时候是真的觉得,只要你长着一张嘴,就不要害怕寻求别人的帮助。办卡、挂号、买病例……对我来说,都是从未做过的,那都是父母才会做的呀!我俩好不容易坐上电梯,还被“单层停靠”、“双层停靠”弄得团团转,感觉当时被电梯里的工作人员从上到下嫌弃了个遍。最后,拍片、照相,尤其是与医生交流,尽管信息量太大,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就像过独木桥,我已经走到了中间,没有回头路,除了向前,别无选择。
有次刷知乎,看见了一个问题,大体是讲孤独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吧,有个回答者跟我年龄相仿,他讲述了他寒假回家后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表达的是一种习惯性的孤独。看完他的回答,我真想说,体会了孤独的感受,才知道独立的倔强。
我无数次幻想过我未来的模样,可能我以后会像《我的前半生》里的袁泉那样,是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但是,我不想成为她。独立久了,真的就会排斥周围的一切,用坚硬冷漠的心看待世事,不需要再有其他人了。
我有时会想,当我二三十岁了,回想现在,我会不会遗憾没有多享受几年父母的庇护。而此时此刻,我是为之骄傲的。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改变,我终究是不想再见到父母那种陌生的眼神,就好像骨子里有个倔强的自己,一直在对自己说:你一个人可以把事情做好。希望未来,当我找工作的时候,我依旧可以自己独立,用小小的肩膀承担我所有的责任,在父母开口问起的时候,我已经做好了一切。
现在的我,不会再把我所经历的事全盘托出,讲给父母听了,而是有选择性的。一来是觉得父母已无法再次体会到我当下的心境;二来是既然我已经可以独立了,就不在乎我所经历的是大起大落,亦或是不痛不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