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慢跑的速度骑回家,三魂在身七魄在外。一公里思考为什么车被撬,一公里疑惑为什么孩子不重视展示自己的机会,一公里赌气今天甚至以后都不用回爱巢,一公里想着妈妈是不是会人来生似的板脸相向,一公里思考着吴妈妈的话,一公里焦虑毕业论文如何是好,一公里观察周围的车况,一公里遗憾刚刚目睹的车祸,一公里思念着自己的爱人,一公里打算回家的工作,一公里。。。。可到家了。
如果回另一边,我想我还可以继续想下去。转念一想,倒也不尽然,剩下的十公里是十米全速,十米抢红灯,五米观察路况,五米观察车况的模式。
今天没有了归心似箭感觉世界也可以慢下来。赌气的成分居多却也傲娇地坚决不回爱人家。一路纳闷:
付出与收获究竟是不平等的,
爱上和喜欢究竟是不一样的,
重视与在乎究竟不能并列。
没有这二十公里,没有相见时我向你奔跑狠狠抱住的浪漫,没有这二十公里没有日渐深厚的情感,没有这二十公里剩下的只是距离。
这个城市半径也就三十公里,我每日穿城为何你不可?
纳闷后坦然认识到似乎心思分配不均,不是应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孩子们身上吗?
吴妈妈成功将我拉了回来。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父母也算遭碎了心。我的理念是,孩子需要每一次的历练,紧抓每一次的机会,竞赛年年有,何必一定要一次拿国奖?遭心才是成长的阶梯,不去是一次一辈子都没见过竞赛的面貌。不去参与别的小孩一定会领先一步。父母的知识背景固然重要,但不懂英语真的能成为孩子不去参赛的理由吗?在我看来,父母的生活工作态度才是孩子成功的基石,父母认真孩子便能知道知识需严谨,生活少马虎。
现在很多孩子领先其他孩子,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让你的孩子去见识其他孩子所见识的,相反你还在阻止你的孩子去见识。
这让我用了另外一公里来思考教育!如何能寓教于乐如何能赋予考核实际意义。
游戏固然是一个可行的方式,但孩子可能放下去收不回来。我曾想过带孩子们实地教学,话题突出,课本生活一体。但最终没付诸实际行动。我想着布置团队合作的作业,共同动手动嘴采访亲朋好友,上交视频派人总结即可。实用性突出,活学活用。问题在于除了必要的英语口语知识,孩子的纪律,现代技术的使用,家庭氛围都是这个想法能不能实现的关键。
少了归心似箭,空出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