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人皆双标:

     

    从能自主选择开始,双标就开始了。有人严于律己,有人宽以律己。选择不同,双标指向性截然相反。

     

    1.宽以律人:我命天注定

    文公十三年小国邾国准备把都城迁往绎地。邾文公临行没有慈母密密缝,而是让人占卜吉凶。占卜的说,此次迁都“利于民而不利于君。”

    一般人到这里就打消搬家计划了。邾文公不。他说“苟利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当寡人是有责任的,如果于民有益,自然要一意孤行。

    占卜的说,好好的,你还可以多活几年,干嘛那么想不开。

    邾文公答“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我的命就是百姓的幸福,于民有利,那就视死如归。

    迁都后没几天,邾文公死了。孔子说他是“知命”

   

       

    2.严于律人:服人不服你

    文公十四年,齐国有个叫商人的人,杀了齐国储君太子舍。因为太子舍的亲妈虽然是正妻却不得宠,太子自然没威信。

    商人乘机笼络人心,多次在国内施舍财务,得了民心。

    太子舍死后,商人让公子元即位。公子元小心谨慎,怕那天傀儡当着当着就没了。于是推辞“尔求之久矣。我能适尔,尔不可使多蓄憾,将免我乎?尔为之。”我能辅佐你,不敢挡你道,否则你遗憾太多了,你的遗憾就变成我的遗憾了。为了让我活下来,求求你当齐侯吧。

    商人弑君已经背了骂名,再取而代之,死后也没有太平名声了。于是立了齐懿公。

    公子元后来一直不服气,坚决不肯叫齐懿公为“公”,而是叫他“夫己氏”(那个人)。

    世上可能有一种服气叫我只佩服你,其他全世界都只是那个人。这种带着汉奸气息的傲骨,类似于闻名遐迩的鄙视链。你比我好,你居他之下,那个人休想爬老子头上。

 

    3.宽以律己:血脉不重要,延续血脉更重要

    文公十六年,宋国内乱,前司城大人公孙寿捡回一条老命。

    公孙寿,人如其名,为了长寿,真的是啥都可以。最初他是司城,后来,他灵敏的嗅觉让他发现了危险,提前作了风险规避,把司城之位让给儿子荡意诸。

    宋昭公无道,宋公子鲍帅得人皆痴狂,还心地善良随时做好事。宋国襄夫人倾心已久,想与之通奸,被拒绝。退而求其次,和帅气宋公子结成联盟,严重威胁宋昭公的地位。

    一次宋昭公要去打猎,襄夫人设计好要杀了他。宋昭公也觉察到了,还是艺高人胆大,带着一大堆财宝,送给随行人员,然后准备赴死。这个行为感动了很多人,当中包括我们前面说的公孙寿的儿子荡意诸。

    荡意诸主动留下了,和昭公一起死了。

    公孙寿可谓老谋深算,他的禅让名言充满了舍人为己的精神“君无道,吾官近,惧及焉。弃官,则族无所庇。子,身之贰也,姑纾死焉。虽亡子,犹不亡族。”

    国君无道,我身居要职,祸患一定会跑到我这。但是我如果辞官,我的以及宗族人的特权日子就没了。这两难境地可把我聪明的,把自己的代表儿子推上那个要职去。那我们全家还是好吃好喝,我也不用担心哪天为了全家的幸福丢了命。留得青山在,死个儿子成全了全家,多好。

    人们常说父慈子孝,若欲人从之,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逻辑自洽的独白竟出自一个老父亲之口。或许,儿子在那个时代真不值钱,就像个克隆人一样,哪里危险哪里上,谁让你是我的血脉,是我的工具人呢。

    尾声:

    人皆双标,但是标尺不同。有人知不可为而为之,牺牲自己,成全大众。有人小肚鸡肠,在自我创造的鄙视链塔上洋洋得意。有人为己为钱,规避风险,多子多福。人有可为,有不可为。这个标准,成就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高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