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樊登读 听《梁漱溟讲孔孟》下——有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七、谓“毋意必固我”

孔子毋意必固我的态度,可以叫做“四毋”,分别是毋意、毋必、毋固、和毋我。

毋意.就是别瞎猜

毋必.就是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做

毋固.就是不要固执己见

毋我.就是不要以我为中心


毋意——生活中常常发现人们靠主观意识去揣测他人,猜度一些莫须有的问题。疑心就会促使情绪不安、焦虑害怕、郁郁不乐以及愤怒。

造成人际关系,亲情沟通紧张,严重的会造成不可逆的后果以及社会问题。

毋必——人生百味,味味未必是以己之心力去度。处理问题时,给别人留有空间,就是给自己留有转圜,以免困住当下急需处理的问题。

毋固——固执的人为了挽回面子,不撞南墙不回头。固有的愚蠢思维和行动。会使自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而使自己失去学习新的思维模式,减少了人生的幸福认识力。

固执己见与坚持真理不同。坚持真理是一种意志品质。

毋我——武志红曾经说过一句话“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相当于人生的起跑线,一个人的生命,终究是为了活出自己”。

自我如果是为了强大意欲行为,增强群体意识、全局意识。那认识力的增强就会完善自我意识。

不享受独乐乐,而是让意识认知成“忘我”。每个人都活出优秀的自己,那就是众乐乐。

毋意必固我其实就是一种在自我心理下的和乐生活状态

八、谓“非功利”

非功利的态度在《论语》上有两句话:“君子喻于义,人人欲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如果做任何事情,利在前,思维就会时时处在紧张中。犹如弓满弦,拉得急,发力大就会崩断。

而力不从心,达不到初心,就会懊恼,愤恨,焦虑。在算计中失去追求建立在精神、信仰层面上的利益。

所以发心、正念的借力,自会奏出和谐之曲!享乐其中,受用其中。

九、谓“非刑罚”

《论语》中讲刑罚的地方很多,其中最重要的话题是“道之以攻,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了更好地体现人性的道德约束习惯,为了伸张正义,体现人的本质和对我、对他人的责任体现。

十、谓“礼乐”

一礼的仪节仿佛是着重外面的形式

二礼是作为客观道理去秉持循由

三礼似乎是人为而非天理

四礼与冲动问题如何调谐

五礼是率真吗?

礼是自然的,是天理,不是人为,不过有人为的嫌疑。


好的社会习俗,可以提升国民的精神,升华人们的生存质量。

十一、谓“孝悌”

孝悌是同礼乐一样,都是由内部灵活,自然的心理逐渐外化,最后成为非常有势力的社会教条。


柔嫩和乐的心。关爱之心,发自自性;内心之爱,发自有爱之情。维护亲近之人之名声,善待长辈,和暖相处。

十二.十三、谓“不迁怒、不贰过”

简单就是能做到不迁怒别人,知错能改,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迁怒容易造成恶性情绪循环,坏的情绪以及无法承受压力,没有责任感,会让问题如滚雪球般增强,烦恼加大。

不迁怒、不贰过有密切联系。如果第一次事情“过”不去,没有意志力,人就会松懈,就会让自己不觉醒,第二次还会“过”不去。

所以学会“不迁怒、不贰过”使自己修为成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十四、谓“天命”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圣人之言、畏大人。天命就是宇宙大的流行趋势,是己定的。但只有一点是未定的,就是你当下的想法。


发动才会被决定,上天给你机会,但是你能力修为达不到,就会失去应该得到的“命”,那“运”自然就会错过。

不积极的人生,注定与外在引领的“天”“命”失之交臂。

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为我们思考了人生的态度,引领我们走有温度、有力量的路,积极地应对人生的苦恼与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这是一九八三年的四月份,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来到这个世上。当其他同龄人都在幸福地,让人抱着,我却在...
    悦秋黎阅读 339评论 2 6
  • 生活琐碎二则 文/兰雪 喜逢重阳 九九重阳节皇甫小学和五一幼儿园都举行了敬老爱老的关爱老人的盛大...
    我是兰姐阅读 191评论 0 0
  • 文|峰语 一株蒲公英 沐浴春风飞翔 我喜欢他的自由 喜欢他能随风 他的相遇 落地时的坚定 他的人生 他的选择 喜欢...
    代峰语阅读 155评论 6 0
  • 一个人的误解始于缺乏沟通吗?好像是的。一个人缺乏沟通会导致误解吗?好像也是的。 有一天最爱你的人不是和你血浓于水的...
    闭语阅读 406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