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一篇文章我们讨论了投资的概念:
生活=投资=用一种资源换取另一种资源。
同时提到了睡觉。
我爱睡觉,但常常事与愿违。
因为,睡不着……
有人说这是上了年纪的表征。。。
嗯,可以绝交了
睡眠这样的事,是不会进入正统学科的。
不入流的。
但是,睡觉是一种经济行为、投资行为。
我们付出时间和金钱,让大脑和身体获得休息。
这是为了身体健康。
不睡觉,人是会挂的。
当然,不光我这么认为。
小威廉姆斯给床上用品品牌tempur做代言,广告语用“睡眠即是力量。”
英超曼联御用运动睡眠教练,NBA、奥运会英国代表队、皇马俱乐部指导顾问尼克·利特尔黑尔斯,写了一本书,叫《睡眠革命》,介绍他独创睡眠大法。
睡觉,是投资行为。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投资自己“。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叫投资自己的。人们认为的投资自己一般指学习。
一般不会认为:
睡一个好觉,就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吃一顿美食,就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去健身房大汗淋漓,是一笔成功投资;
买漂亮衣服,是一笔成功投资;
带老婆买漂亮衣服,是一笔成功投资;
去趟韩国割双眼皮,是一笔成功投资;
从农村走向城市,是一笔成功投资;
。
。
。
通常认为,这是消费,这是爱美,作。。。。
这是混乱的。
生活即是投资,用一种资源换取另一种资源。
2
成功与收益
投资只有两种结果,这两种结果太简单太常见了。
但越是常见的事,越容易被人忽略。
投资的结果只有两种:成功和失败。
有人会大跌眼镜。
但是,如果让你确认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你会如何回答?
是挣一百、挣五百?
还是挣一百万、五百万?
所以我们还要定义“成功”和“失败”。(这特么是连环圈套啊)
我们认为,
成功就是收益为正,反之则失败。
这里又牵涉到“收益”。
收益通常为会被理解为:结果-初始投入。
举个栗子。
假设你买了股票,最后赚钱了,算下来年增加3%。
这多出来的3%就是收益。
但这里边有问题,因为余额宝是4%。表面看,3%的收益也赚了。但比余额宝还低一些。
所以,收益的真实概念是:收益=结果-最低预期
结果在最后一刻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最低预期”。
也许你的最低预期是4%,我的可能是0%,不亏本金就可以(可能是大多数情况的选择),甚至有时可能是负值。
最低预期,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正是因为最低预期的主观性,决定了收益的主观性,进而决定了成功的主观性,最后决定了幸福的主观性。
所以,我们经常说幸福因人而异,很主观,不可测,根源在于“最低预期”的不同。
生活即投资,我们还不能只从钱的角度看问题。
3
个人资源总质量
收益=结果-最低预期
结果与最低预期,并不能只考虑资金的方面。
资源,是全方位的资源,是以基因为中心,所有有利于基因复制的事物。
我们描绘基因的资源矩阵,是这样的。(可参考公众号相关文章)
所以结果和预期,均表示资源矩阵,也可以说是资源总质量。
对不起!
我们要再放一个公式,但这只是一个加法公式,简易得很。
一个人的资源总质量可以表示为:
R为个人资源总质量。
r为各类资源的品质和数量,包含了资源矩阵中列出的所有项,以及未列出的所有项。
w为权重,所有w加在一起为1,就跟百分比一样,可以看做是固定值。
重要的是:收益=R结果-R最低预期
而不是:收益=r钱(结果)-r钱(最低预期)
人,真的不能只看钱。(终于政治正确了一回)
4
生活的演进
我们进行的每一笔投资,也就是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明确的指向,就是高收益、成功,最终指向幸福。
所以我们的生活路径是这样的:
我们就是带着各自的梦想,在世界上奔跑。
从一个状态,进入另一个状态。
最终的目的是幸福,而不能只用金钱代替。
所以,希望我们都能好好珍惜我们已经拥有的,健康、家人、朋友、工作等等,这些足以快慰平生了。
从上面的演进路径,可以引申出关于“幸福”的特点与迹象,它虽然主观易变,但我们会探讨主观中的客观、变化中的不变,毕竟,我们不搞神学不搞宗教不搞主义,我们是讲科学的。
不过这是后话,算埋个伏笔。
文/王小五
热门文章
为什么钱一定要流向富人?——科斯动力
为什么钱一定要流向富人?(姊妹篇)——资源引力定律
你一定没想到你竟然这么富有——资源矩阵
工作到底能不能致富——工作的本质
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个人企业与产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