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比我先一天看完《囧妈》,我看完以后第一时间冲到儿子身边:“儿子,妈妈有没有像囧妈一样对你?”儿子看也不看我:“有啊,怎么没有?”我:“啊,不会吧,我有那么夸张吗?”儿子:“很正常妈妈,全中国的妈妈都一样,对孩子都有控制欲,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像姥姥就重一点,你就轻一点”。我:“那你觉得妈妈有哪一点像囧妈呢?”儿子:“其实你还好妈妈,只要以后少一点担心,少一点唠叨,少一点焦虑和不安就行了。”我:“好吧,那对不起了儿子,以后你要及时提醒我,我随时注意,免得你不舒服,但你要相信,妈妈是非常爱你的,如果你遇到危险妈妈也会毫不犹豫用生命来保护你的。”见我道了歉,儿子放下手机认真对我说:“妈妈,囧妈没有错,徐伊万也没有错,他们都不过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而活;你不必道歉,你也有你自己的活法;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你对我的爱,我也相信你会用你的生命来保护我,因为每个妈妈都会那样做,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我:“可我一定要尊重你的感受,以你能接受、你喜欢的方式来爱你,否则我觉得那就不是真正的爱你,所以我一定要不断调整和改变。”儿子:“可是妈妈,改变很难的。”我:“再难妈妈也要做到”。儿子:“好吧妈妈,随你吧,你开心就好,不要勉强自己啊”。
结束跟儿子的谈话和交流,我深感欣慰:儿子将来的亲密关系无虞,亲子关系也无虞了。一句“随你吧…”轻松坦然,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因为这背后除了儿子对妈妈深深的爱,还有儿子开放的心态以及对妈妈的尊重和接纳———你就以你自己的方式来生活,我不要你勉强自己,只要你开心就好。
反观我们自己,又何曾做到如此潇洒呢?
整部电影不仅仅向我们揭示了存在于大多数中国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矛盾,也揭示了夫妻关系的矛盾。而制造这个矛盾的罪魁祸首就是———控制和索取。每个父母,尤其是母亲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儿女模型,每个母亲多多少少都不遗余力地打造着这个模型,控制干涉着儿女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句“为你好”,一句“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让这种控制和干涉披上了道德的彩衣,被授予了合理化的尚方宝剑,也让每一个想要挣脱控制的孩子们遭遇了亲情的绑架。虽然每个父母对孩子几乎都是无条件付出的,但又何尝不是以索取为前提呢?剧中徐妈妈一句“你就是我的一切”,我想是道出了绝大多数中国妈妈的心声,把自己的一生都付诸于孩子身上,以至于关注干涉控制着孩子的一切,在这种妈妈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她操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
徐伊万一直生活在被控制中,他厌烦被绑架,被教诲,被唠叨,认为自己甚至父亲就是最大最深的受害者,可他又无意识地把这种模式复制到他和张璐的关系中。因为,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往往就是亲子关系的延续与复制,我们在伴侣身上找到的,都是父母曾经带给自己的某些感受和气质。一个在强势控制和奉献牺牲型母子关系中长大的男孩儿,反而更容易被显得成熟,独立,能干,甚至是强势的女性所吸引。但随着交往的深入,他开始有种被“吞噬”的感觉,那些曾经的优点,忽然变得不可理喻难以忍受,因为时时激起了他童年亲子关系中被控制的压迫感,继而产生沮丧,挫败,找不到男人那种与生俱来的需要被崇拜和被依赖的感觉,感受不到存在感价值感,想逃离…但又不舍,于是开始反抗和改造!
这种反抗和改造往往并不是显性的,而是隐性的,因为男人不同于女人的表达方式,女人不满意和不高兴可以任性地发发脾气,哭哭闹闹,男人不会,他们对女人的反抗和改造往往只是表现在:一冷淡,不多搭理你;二不认可,告诉你你并不怎么样,别人比你强多了,你哪哪儿都不好,哪哪儿都不如人家;三批评,当你的言行举止不合他心意的时候,开始批评;四对立,你越想怎样越喜欢怎样,我偏偏跟你对着干!这四点在剧中徐伊万和张璐交集不多的剧情中展露无遗。
“用最深刻的伤害,表达最深切的爱”。我们有多少人多少夫妻和情侣陷入了这个轮回?你不遗余力地改造着我,我在你面前永远得不到认可,我再努力,再好,你永远也没有看上我的那天,感觉不到温暖,感觉不到爱,唯一的结果就是渐行渐远…当徐伊万大声喊出:“我还喜欢你还爱你”的时候,张璐是吃惊的是没想到的,因为徐伊万的爱隐藏的太深了,表达方式也永远是:你怎么可以这样!你可不可以不这样!对妻子表达的永远都是否定和不满,又如何能让张璐有被爱的感觉呢?
每一个女人心目中都有一个理想中的丈夫形象,都有一个完美爱情的梦想,当这个梦想被残酷的现实生活打碎,当婚后发现丈夫完全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以后,大多数开始把所有的关注放在孩子身上,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不曾实现的梦想,在家庭里得不到的价值和存在感,以及对自己失去的情感的补偿等等。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老妈何尝不爱我?但从小到大我没有在她身上找到一丝慈母的感觉,因为她太严厉了。从我出生把我的腿捆起来一百天,到一直对我严加规范,从上学到工作,无论我得什么奖励,都没得到过她的夸奖,因为她觉得那是应该的,如果我没有得奖,那就不应该了。虽然她没有事无巨细地控制着我,但两次大的选择都因为她的阻拦和干涉最终影响了我的一生,也导致了我们母女俩的感情疏离。
也正是因为她对老爸一生的对抗和管控,对我和妹妹的控制,我坚决不走她的老路,绝不控制我的爱人和孩子!所以儿子之所以能有如此坦然和潇洒的心态,也完全得益于他有一个放养型的妈妈。与徐妈妈完全不同的是,从小到大我对儿子太态度是:你是你我是我,你有你的人生,我也有我自己的生活,你并不是我的全部。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思想和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爱不是控制和索取,是尊重和接纳。希望爱人完美没有错,但硬要把对方往你自己设定的模子里套,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就是自私的表现。不管在亲情里还是在爱情里,不付出是伤害,但过分重视自己的感受,忽略对方的感受,忘记相爱,也是伤害!
拥有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成熟的心态,而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唯一的途径就是和解,和自己和解,和曾经发生的一切和解。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不断和自己和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欣然面对,全然接受,接受过往的以及此刻的,你正在经受的一切好与坏;真正的和解就是关系被看见,被肯定,而不是否定。因为一个人的终极修行之路就是实现自我价值,被尊重,被认可,被看见;无论我是谁,我多渺小,多脆弱,无论我有多少缺点,我都希望我为他人带来美好和爱,同时,我希望被你看见…因为,我爱你!因为你是我最爱的人!
影片最后,徐妈妈通过登台演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被儿子认可和看见,母子俩和解了。张璐也通过那句“我还爱你”实现了她作为妻子的自我价值,被徐伊万认可。只是夫妻关系不同于母子关系,妈妈和儿子吵翻天也终究有血缘关系来维系,而夫妻关系没有血缘关系,就只有依靠彼此的爱来维系了。
其实不管是母子之间还是夫妻之间,最核心的矛盾就是缺乏敞开心扉的沟通和交流,总是以自以为最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正是这种看似合理的爱引起了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徐妈妈和儿子的和解,是承认自己对儿子的控制,认可儿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我和老妈的和解,正是源于老妈对我的突然表白,对我的认可。前年老妈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我接她出院,走到半路,突然站住问我:“你个人的事有眉目没有?”我说没有,我已经不打算考虑了。老妈直接哭了:“老天爷怎么这么不公平!我这么好这么优秀的孩子,怎么命就这么不好呢!”我非常吃惊:“妈,你承认我优秀了?”老妈:“咋不承认呀,你在妈心里一直都很优秀,妈只是不说,怕你骄傲”。看着老妈像小孩儿一样,我快笑死了!后来我给妹妹打电话告诉她,老妈终于向我表白,承认我优秀了!妹妹先是吃了一惊,然后足足笑了半小时。但从此以后,我跟老妈逐渐亲密了。
与父母纠缠,最好的和解是接纳和陪伴;与感情纠缠,最好的和解是接纳和放手。
为人父母,都要学会自我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盲目牺牲;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和私有财产,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尊重他们的独立思想;父母也都受着他们原生家庭的影响,所以尽管爱你的方式方法不对,但都是全心全意爱你的,所以尽可能遵照他们的意愿,但关键问题还是要有自己的原则。当我们活出幸福的模样,才是让父母最大的安心,才能让孩子具有幸福的能力。
身为伴侣,都是和伴侣的优点谈恋爱,在相处中,都是希望他(她)能逐渐改变自己,成为自己心中完美伴侣的模样。可是,事情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世上根本没有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人,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一个人会与自己心中完美伴侣一模一样。如果你仍然要不遗余力改造他(她),就算你幸运地改造好了,那还是当初你爱上的他(她)吗?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张德芬
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别人更容易。所以,请先改变自己,停止批评和改造,欣赏他(她)所有的好,接纳他(她)所有的不好,懂得他(她)所有的苦;少一点自我,多一点为他(她)考虑,以他(她)接受的方式来爱他(她)。一定一定不要等到无法挽回才开诚布公,早一点敞开心扉,大声说出你的爱!如果得到相应的回应,那恭喜你!爱着你的人让你懂得被爱!如果没有得到回应,那也恭喜你!离开你的人教会你如何去爱!
爱到极致是放手!
影片的结局是徐妈妈和徐伊万认知的改变,这个改变就是放下和放手。徐妈妈放下了对徐爸爸的怨恨,放开徐伊万的手。徐伊万也放下了对张璐的感情,既然无法挽回,不如放手祝福!不管是孩子还是爱人,真正的爱是让他快乐和幸福。所以,如果你的爱给他们带来了束缚,不能让他感到快乐和幸福,那请放开手,让他们自由飞翔,去寻找属于他们的快乐和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