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红楼梦》有一处情节,那时读的并不太明白。
说的是那女娲氏炼石补天的时候,单单留了一块石头未用,后来这块顽石听见僧道二士说那人间如何的昌明隆盛、花柳繁华,一心只想去那纷扰红尘走一遭,听到此处那顽石再也听不进僧道二士的苦苦劝说,写到此处曹公单单就用了一句:
“这石凡心已炽,那里听得进这话去。”
少岁哪知世事艰,那时候的我是不太明白这句“凡心已炽”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曹公用这句话是何用意;
后来看到这顽石化作宝玉经历了人间富贵繁华、见惯了钟鸣鼎食的气派,最终也难逃家破人亡、看破红尘的凄凉结局,才明白原来曹公也似乎在劝诫世人凡心到底不能太炽热,做人也同样不能活的太着急。
如果那块顽石能心无贪念、淡然自若,不必急着去享受尘世间不该得的荣华富贵,也不必急着去看那红尘中如何的昌明隆盛;
或许倒也不会引出这些真事假语,或许这是曹公有意埋下伏笔,可是给旁观者的我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做人与做事,到底不能太着急。
小时候,去外婆家总是心心念念央求着她给我们这群孩子做蛋炒饭,可是热火快炒的蛋炒饭吃起来却十分烫嘴,这时外婆总是叮嘱我,
沿着碗边的饭吃,这样凉的快也不烫嘴,做事不能太着急。
可是渐渐长大了,却发现原来不只是我一个人活得太着急,而是身边大多数人似乎都很着急。
急着入学,急着升学,急着毕业,急着工作,急着恋爱,急着结婚,急着生子,急着完成所谓的人生任务。
可是人生的事,岂能是急着就能做完的,即便是真的完成了,那么接下来的时日又该急什么?
时至今日,我还是总能想我那去世已久的外婆和我说的话,
做人做事,要耐着性子,急不来也不能急。
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曾经在一篇《承担美好的价值》一文中,讲述了自己儿时的一个故事。
小时候,林清玄的家中养了很多树,可是他的父亲给每个孩子都安排了每日都要扫树叶的任务,从天还未亮就开始扫,直到扫完才能去上学。
后来父亲看到孩子们因为扫地而十分痛苦,就告诉大家只需要在扫前将树摇一摇,明天要掉落的叶子也会落下来,这样就可以今天将明天的叶子也给扫了。
正当孩子们为此主意高兴得意之时,却不料一阵风吹来,又把更多的树叶吹落下来,于是孩子们合计着说:
“可能是摇得不够用力,明天再使劲摇一摇看看”。
第二天一早便起来摇,拼命地摇树,结果把好几棵树都摇死了。
林清玄先生在文中感慨道,不管怎么用力摇今天的树,明天的叶子都不会预先落下来。
也是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故事里,却告诉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
一个人活在今天,只要把今天的地扫干净就好了,把自己的心扫干净,把自己的地扫干净。
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心,明天的落叶。明天的叶子再急也扫不下来。
在我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这些年,我看到大多数的人活的都很急。
急着挤地铁上班,到了公司楼下急着摁电梯关门键上楼,到了公司急着问同事的项目进度,下了班急着回家吃饭。
在以成功和财富为社会价值导向的今天,似乎我们每一个人无往不在走向急着成功的路上。
大多数人所意味的成功,不过是希望求取别人的赞同和认可;
而造成如今的急躁与焦虑的本身,和精神内核的荒芜和才能的不匹配也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所以你在你的身边经常能发现,很多人都很忙碌的样子,很多人都很急躁的态度,似乎每一个人捧着手机、盯着电脑的人都是日理万机的成功人士,实则大多数人都只是急不过的瞎忙罢了。
鲍勃·迪伦曾说:有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能被淋湿。
有时候有的人遇到了一场雨,他能想起韩愈送友人时天街小雨润如酥的模样,他能想起戴望舒那笔下撑着油纸伞走在雨巷中的姑娘,他还能想起朱自清描绘初春时的喜悦徜徉。
而有的人,因为下雨淋湿一身的衣服,只能咒骂几句这该死的鬼天气。
活的慢一点,其实也很好。
因为过去和未来是不能寄托的,你能做的只有珍惜和把握好当下的细微和些许,那才是你要需要品味和理解的一切。
我以前刚刚写文章的时候,总想着写几篇所谓十万加的爆文出来,所幸后来也偶一出现过几篇大家纷纷申请转载的爆文。
但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我发现一篇好的文章不仅仅是让别人满意,更要让自己看着感觉到舒服。
再到后来,我也逐渐发现:太急着去写一篇让大家认可的好文章,写出来的文章反而很难让自己满意。
古人说的欲速则不达,莫过于此。
翻开现在的公众号我看到了太多标榜着如何写好十万加爆文的教程文章,这仿佛在告示着众人只要依着这样的套路写作,十万加的文章就能信手拈来。
我对这样的公号文章常常是敬而远之,诚然做一件事都是有技巧有结论有套路的。
但如若一心想着不经历练不经摸索的投机取巧,一味的靠着所谓的干货和方法论而不动笔也不思考,恐怕写出来的文章连自己都不忍卒读。
写作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自己与自己灵魂深交的方式,这样日积月累的沉淀式的思考,能让我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留存一些人生的本真和对生活细节的捕捉。
我很喜欢周国平老师关于写作的一句话: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
写作如此,人生亦复如是。
在尽量不影响内心想法的生活节奏中,找到自己和世界最安然相处的方式,这本身不也是一种幸福的人生态度么?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他的出场顺序,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各有所属。
正如春天的勃发,夏天的张扬,秋天的成熟,冬天的安详。
时间对了,次序对了,原因对了,结果才能对的上。
倘若一个人一幅二十岁年纪的模样,可总心急巴望着得到四五十岁才有的成就与辉煌,这本身不就是心急的表现吗?
在很多年前,总是被社会被教育被各种渠道的信息浇灌着说“落后就要挨打”,从那时候起大多数人总是唯恐自己被人甩在身后,唯恐自己一切不如人。
这样不经思考式的恐慌和焦虑往往使得每一个人陷入急不可耐的生活模式中。
还未思考就要行动,尚未看清就想抢先动手,书中前言尚未看完就已开始批评。
人们不耐烦计较过程,直接就想要结果。
就连吵架都想速战速决快点争一个高低出来。
或许正是由于身边太多成功的案例被人口口相传,太多的融资被演绎成一蹴而就,太多的爆文被包装成速食产品,太多的爱情被理解成各取所需。
所以太多的人反而失去了认真求索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一旦当成功被所谓的成功学注解和理解之后,那么这样的成功其实也就一点都不值得珍惜和重视了。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关于日本一家买关东煮的报道,身处在繁华都市东京的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却能60年如一日只卖一种食品,而且就凭此喂饱整个东京人的灵魂。
在现代城市变化如此迅疾的节奏下,小店卖的东西却始终如一,不过是夜市最普通的关东煮。
店主浩二数十年间,眼见周围高楼平地而起的他雷打不动,每天清晨从筑地市场购入食材,熬煮汤汁,准时开张。
小店虽小但却深藏不露,凭借普通的街头美食,曾获得日本全国“水产厅最佳奖”。
这间小店面里,60年来沸腾着数不尽的人间冷暖。
热汤就着都市入夜的冷风,满载着普罗大众的故事,就这样一直到了今天呈现在这里和大家见面。
在如今这样的快节奏的时代和节奏下,我们太需要放慢自己疲于奔命的身体和灵魂了,我的母亲总是劝慰我说,
“钱哪里能挣得完的,够花就行了。”
对啊,钱哪里是能挣得完的,不能因为挣钱而忘了当下的生活,也不能为了挣钱而忘了诗意和远方。
有时候,我总是在下了班的时候,在方寸之间的电脑上安然地写下一些念想和思索,那状态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人的天堂。
白天的名利、地位等似乎皆与自己无关。
任意抽出一本书,再倒上一杯温水,然后一边慢饮一边慢读。
既然心缓慢,无欲无求,便有一份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
活的慢一点,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对人生的自在自信,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慢,不是放弃那所谓的速度与激情,而是经过漫长时间沉淀的深思和熟虑。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要学会放慢你的脚步,缓缓你的心灵,懂得淡然、从容、细致、真切地,这才是你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可以,活的慢一点,其实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