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重新思考了自己来这座城市的意义和目的,是对大城市的向往?是年轻时候对外界的一种盲目崇拜?是对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迷恋?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丫!你生活在大城市啊”的虚荣?还是只是为了去到大城市而选择这座城市?好像都不是。。。
毕业前,我总觉得我应该去到大城市,只是一个感受,而当时对大城市的概念很一般,除了北京和上海,我不知道哪些才叫大城市,北京离得特别远,恰好上海有朋友,处于安全感依赖的本能反应,所以我选择来到上海。。。
其次,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因为那时觉得大城市有更广阔的职业空间和机会,总觉得做什么都可以有一番作为,加上自己不怕劳累能吃苦的自我认为,还有“我能我可以”的盲目自信;
2. 因为认为便捷快速的生活节奏更匹配自己的野心,感觉我就是符合大城市所需要的“热情”和“奋斗”,而刚好自己就是把大城市和奋斗青年沦为一谈了;
3. 因为认为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只有在大城市里才可以实现,甚至有种我到了大城市,就可以改变家庭,改变自己一样的疯狂想法,;
4. 因为我把大城市和多劳多金划上了等号,总觉得大城市是经济繁荣,薪资高的天使化身。
而这一切,当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去试错,去琢磨,才发现我认为的社会和现实的社会它确实很社会,即便认知和感受的出入并不这么明显,即便我确实捉襟见肘的在大城市里活过了一年,除去朋友圈里晒得笑魇如花的照片,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只有苟且而没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回归到最初那些单纯的想法,想来原因只有一个——我并没有努力,至少并没有竭尽全力。
比如,我想挣钱,当我毕业后义无反顾选择做销售的时候,虽然业绩可以,虽然认为加班加班也是常态,却没有勇气选择长期为此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的生活状态,所以我放弃了;
比如,我想精进于培训领域,选择了培训的工作,却没有耐力去选择从很多琐事的基层工作做起需要的时间沉淀,没有做好在螺丝钉的岗位熬几年的准备,没有能够在这个岗位熬下去等待我这个萝卜去填坑的坚持;
因而,现在面临重新找工作,不是没有销售工作,不是没有培训工作,不是没有我未曾接触的工作不可以做,是我没有勇气去承担任何一份工作背后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而这份努力不是我出于本身不愿意付出,是我不愿意承受付出了努力之后仍然没有输出的失败感,对的,我怕失败,我怕自己成为弱者,我怕自己仍然游走在没有钱没有人脉的路上一直混到我只能回老家结婚生孩子的结果,我怕被贴上“上了学也一样挣不到钱”的标签,我怕。。。
我好像比毕业时了解的更多了,好像比那时更知道社会的构成,职业的构成,选择的构成,但与之对应我没有毕业时那么决断了,短短一年,我就不那么勇敢了,甚至有点会自我否定,自我怀疑。
总是和朋友和身边人说着自己将来如何如何的大话,却也非常清楚,将来其实已经来了,因为说年轻,我已经拼不过已经出来工作的00后,说资历,我已经算得上HR口中频繁跳槽的一类人,而逼迫我的不仅于此,还有越来越符合结婚的尴尬年龄,越来越可能回归故土的时间节点,朋友问我“你要这样一直漂着么”,我回答他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
身边不缺有想法敢实践的人,可能我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特别“想法”的人,其实只是他们不好意思说我“不安分”而已,然而好像有想法只是这个时代躁动的表现,一切看起来风情浪静,实则暗潮涌动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