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捆 小葱
好友经营着一家蛋糕店,由于离一家医院比较近,所以常有患者或家属来购买。
一天,一位满脸沧桑、衣衫褴褛的老大爷走进店里。他十分局促、焦急的样子,嗓门很大,冲着店员嚷道“哪个最贵?”。
店员有些疑惑,问道“你要什么口味的,蛋糕还是面包?”老人并没有回答,又说了一次,“我要最贵的”,语气中有些气恼。
店员只好指着一款蛋糕说,豆乳盒子贵,买吗?老人问多少钱?“29元”,老人毫不犹豫地说,“我买一个”,并迅速从最贴身的兜里掏出了一张百元大钞。
店员很快给他包好。在找零钱时,发现老人的手在微微擅抖。他小心翼翼地把并不重的豆乳盒子捧在手里,好像这个宝贝会不翼而飞。
老人走后,好友和店员都觉得老人的举动有些古怪。因为在这个经济并不景气的小城,蛋糕还算是较高消费的商品,何况是老人要买最贵的,这种情况的确罕见。
大约一个小时后,一个满脸愁容的老大娘战战兢兢地走进店里,她手里提着蛋糕店的袋子。
见到店员,她怯怯地问道“这个蛋糕是从你们这买的吧?”店员打开看了一下,就是刚才那位大爷买的豆乳盒子,于是点头应是。
老人好像找到了救星一样,未等开口,已是泪水沾巾。
老大娘用为难的语气对店员说“刚才买蛋糕的是我老伴,蛋糕我们一口也没动,能不能退了”,店员一听就急了,忙说“那可不行,蛋糕是卖出不退不换的”,并指了指墙上的提示。
老人也有些急了,带着哭腔恳求地说“孩子,你就帮帮我吧”,然后,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原来,老人住在山里,他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南方打工,把刚上小学的女儿留在老人身边,前几天孙女病了,就在附近的医院住院,孩子一天没吃什么东西了,急的两个老人不知该怎么办。
老大爷突然想起,他有一次领着孙女到蛋糕店买打折的油茶面,孙女看见那么多极具诱惑的蛋糕和面包,嚷着要吃,老人只好买了一个5元的小蛋糕给孙女。
从此,孙女常说最好吃的东西是蛋糕,但那以后,家里再也没有买过,甚至路过蛋糕店时会领着她飞快地走过。
如今孙女病了,看到水米不进的样子,爷爷心痛了,狠下心来,给孩子买了一块最贵的蛋糕。
但孙女却病的一口也吃不进去。
老爷子让老伴吃,可她只是打开闻了闻,说“香是香,可这么贵的东西,哪是咱们吃的”,无论如何也不肯吃,她让老伴回去退,可老伴又不肯,只好大娘自己回来退。
一直在一旁的好友,听到大娘的讲述后,急忙写了几张小纸条握在手里,走过去。
对老人说“我们这的蛋糕的确卖出不退,这是店规,我们不能违规,但你可以参加我们店里的抽奖活动,如果抽中了,我们免费赠送一个店里最贵的蛋糕,也就是你拿着的那个”。
店员满脸疑惑,好友并未解释。
于是,他摊开手掌,让老人抽一张纸条,老人带着焦虑和不安,随便拿了一张,好友打开,上面写着草草的几个字:送蛋糕一个。
好友吃惊地说到“大娘手气真好,你中奖了,那个蛋糕你不用退了,我们马上还您钱”,于是让店员马上退钱,此时的店员已是一头雾水,但好友用眼神暗示她回头再做解释。
等老人带着意外的喜悦,走出蛋糕店后,好友才转过头,对店员说“刚才的大娘让我想起了离逝的母亲”。
“那咱们也没搞什么抽奖活动呀?”,店员不解地问道;“是的,这个活动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那她的手气也太好了”,店员又说,好友伸开手把其余的纸条全部摊在柜台上,原来每张纸条上是一样的“送蛋糕一个”。
几天后,老大娘拿着一捆小葱来到店里,高兴地对好友说“孙女出院了,小葱是自家种的,没有化肥,一点心意”,好友推辞道“你拿着卖吧”,大娘有些责怪地说“那就算你中奖得的”。
好友没再推辞,见这捆小葱青绿的可爱,就把它放在了一个透明的玻璃花瓶里养起来。
小葱在柜台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蛋糕店浓郁的醇香,幸福地生长。
第二捆小葱
一辆豪车,在闹市被一个卖菜的三轮车剐蹭了一道长长的划痕,农民扶着三轮吓傻了,呆立在原地,像是在等待着大祸临头。
围观的人则唏嘘道“这下坏了,卖菜的把全家的家当卖了也赔不起”。
年轻的司机走下车,径直地来到农民面前。在场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似乎在等着一场血雨腥风。
年轻人问道“没碰坏吧?”本应农民开口说的话,却发自被碰车主的口中,农民好像如梦惊醒,目光呆滞地回答“没有”,然后又愣在那里。
年轻人转回头,又看了看自己车尾的划痕,用手轻轻蹭了蹭,然后转身对农民轻描淡写地说“没关系,你走吧,我的车有全险”。
农民还是站在那里,嘴角微动,却无言以对。
有的人提醒道“还不快走”,但他并没有走。
农民从三轮车上拿起一捆青绿的小葱,递给年轻人,喃喃道“对不起,算是一点补偿”,旁边的人都笑了,是笑他的傻气,一捆小葱能作为补偿,是在取笑车主的智商吗?
但年轻人却微笑着接过小葱,放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此刻有人拍手鼓掌,然后是所有围观人的掌声,为年轻人的微笑而非耻笑,为这个结局的意外。
有的人还给小葱拍了照,不久后,在网上,这捆坐名车的小葱被命名为——史上最幸福的小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