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中阳人,虽说不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但也是随着共和国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中阳的贫穷、中阳的变化、中阳的扩展、中阳的富美,我是亲眼目睹过、亲身见证过,今天我来说说中阳的桥的变迁。
追寻中阳桥的历史,最早的桥是到桥坡底的那座单孔桥,那是跨越狐尾沟的最古老的小桥,年代有些久远,还有西干渠狐尾沟段尺把宽的双道天桥,据老人们说始建于大跃进时期,因为桥高沟深,这道天桥上有个豁口,渠里的水在此会从豁口处往下倾泻,形成瀑布般的美景。但这只是记忆深处的事,如今早己被现代建设的失去了往日的风釆。
中阳县有一条南川河,她横穿县城,也算是城里城外的分水岭吧,记忆中县城有一座石拱桥,称为卫东桥,修建于一九六八年,这座桥架在城里去磁窑会的河床上,也是通往外界的路,至此中阳有了一座大桥,也算是中阳的一道景吧。
尽管有了桥,但早年没有交通工具的人们有时还是会选择沿河上下的独木桥或者河滩的踏石路。
不记得什么时候也许是通3o7国道时吧,县城又架起一座柱体盖板大桥,这座大桥和卫东桥相隔不远,既宽又有点新颖,两座大桥就像兄弟俩并列在南川河上,成了连接县城内外的通道,人们习惯称两大桥为新大桥和旧大桥。
后来随着共和国的发展进步,我们中阳县也在扩展变富,中阳的桥又添了风采,先后又增加了千禧桥、跨道天桥、立交桥、东岔桥、小区桥、铁道桥、中钢的桥就更多了,有的架在河滩上,有的架在路基上,多的就数不清了。
中阳 的桥虽说没有歌曲《北京的桥》描述的那样,千姿百态,槐丽多彩,但年老的卫东桥、新大桥、千禧桥、天桥、立交桥、东岔桥、小区桥、铁道桥、中钢桥、工业桥,尤其是元霄灯节时装饰的通往县城的桥,白天看来也就那样,一到夜晚,灯光一开,尤如幽深的时空长廊,走在上面好像穿越历史一样,给人一种跨时空的感觉,虽然这些桥并不威武俊美,但也各有姿态,它们延伸到四面八方,是家乡真正的里通外接迎来送往秀丽和富美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