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剥离”与“所谓拖延症”的关系?

生活在这个时代,发现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想法是剥离的。

比如,内心想着的规划。周末休息打算干什么,但真正到了周末后,所做的事情与规划里的事情没有什么关联。

想吃的东西和在吃的东西也不太一样,内心会让自己去选择一个可以接受但不是想好的想吃的食物。

之前一直归咎于拖延等缺点的毛病,现在觉得有一种内在想法与外在行动的一种剥离。拖延是一种结果而非一种原因,拖延是一直放任自己的内在想法与外在行为长期不一致而导致的一种结果。

所以流程是,内在想法与外在行为不一致时没有及时调整,而导致这样的“剥离”入复一日。21 还是27天就可以形成一种习惯,这种“剥离”成为一种习惯后,就带动形成了“拖延”这一个结果。

所以把原因归咎于“我比较拖延”似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世面上如此多针对“拖延”的书籍可以确定几乎无用。它就是类似于“鸡汤鼓舞”着内心,安慰着内心“我找到了原因”、“这个书上的办法似乎很对胃口”……

可该怎么做呢?得到一种内心驱动力与慢慢的将内在想法与外在行为重新结合,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改变。为什么是得到一种内在驱动力而不是找到一种内在驱动力,因为找是一种行为,得是一种结果。怎么说,就是尽量想问题是,是以结果为导向,用词精准一些。找的话其实是一种在没有放弃自己时渐渐的生活,而后顺其自然得到的一种内心驱动力。这说实话,我没有这种内心驱动力,还在找,所以还在这段痛苦的过程中。

慢慢的将内在想法与外在行为重新结合,这无疑也是困难的,要不断想着我现在要做的事情是“慢慢的将内在想法与外在行为重新结合”,所以要保持一种精神力、精气神。

如果能得到一种驱动力,将这种“剥离”的行为改变就能变得容易得多。可得到一种驱动力对我而言却比改变“剥离”更难,因为后者可以靠自身行为全面改变,前者跟人的多方面有太大的关系了。万一我五十岁才得到一种驱动力呢?可我凝聚努力几个月就能慢慢将形成的“剥离”治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