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也许正是因为我们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也就是说我们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爱),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其怀中并且只要他这个人的存在。 ——米兰·昆德拉
这句话出自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第七部分“卡列宁的微笑”。书中特丽莎将她对小狗卡列宁“无我的爱”与她对丈夫“度量的爱”进行了对比,相比较而言,她对卡列宁的爱是更好的爱。在这种爱中, 她没有幻想去改变卡列宁,她训练卡列宁的动因只是为了一起交际与生活,从没想过要从它身上索取什么。
而她与丈夫托马斯的爱是“折磨与悲凉里的快乐,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负担”,那些度量、测定、试探以及对爱情的挽就,都带来了一个相反的附加效果,就是把爱情削弱。
如果一味地“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爱”爱就会演变成一件很自私的事,时常会给对方带去沉重的负担,越用力反而越适得其反, 我们可以选择沉重也可以偏爱轻松。“轻”与“重”之间也离不开取舍之道,“轻”需要舍弃“重”,“重”却伴随着负担。而最深情的方式就是无所图的“爱这个人的存在”,因这个人的存在而觉得美好且满足,这时候我们也就自然拥有了爱的超能力。
我们经常计较爱里付出与收获的比例,当付出大于收获时“不甘心”便隐隐作祟,带我们进入另一种状态,里面充斥着暴躁与极端,如果转换一下思维许多纠结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为什么你会开心的给门前的小猫提供食物,却不要求小猫也为你提供食物,但爱他人却要求他人也要一样爱你呢。付出本身就应是无所求的宽容与关爱,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毕竟千金难买我愿意。
亲情就是一种无所求的爱,所有的物质支援与精神呵护都是建立在无所求的爱的基础上的,没有强制的要求,却充满着无私的宽容与温暖的关爱。
我特别喜欢路遥《人生》中善良的刘巧珍,他对主人公高加林的爱就是宽容而无所求的。她有着承受一切的土壤般的厚度,不计较回报,也没有一丝抱怨。
即使和高加林的缘分走到了尽头也还会处处为他着想,当高加林失去了梦寐以求的光鲜职业,处于人生低谷时,被高加林抛弃后与他人结了婚的巧珍主动去求她的大姐帮忙,让高加林回乡村学校教书,多好的姑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