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简单小眯一会儿,一觉醒来发现又很晚了,想坚持做一件事儿真是不容易啊--)
我是一个胖姑娘,减肥这事儿说了七八年也不见瘦,翻一翻自己看过的减肥内容,但凡有“21天减肥法,生酮饮食法,断食法,一个月瘦十斤,一周瘦七斤”等等这一系列关键词的总能迅速吸引我的眼球,让我充满斗志地开始,而失败的结局往往比我预想中来的也要迅速。反反复复,我以一个“胖姑娘”的身份度过青春最烂漫的时光,并且继续以这个身份迈入了女性一生中另一段重要岁月——20岁。
以前我总会把这归咎于自己做事半途而废不能坚持,而现在我突然发现还有一个隐藏在我潜意思里的更重要原因,那就是,我总是想通过捷径来找到最快速的方式完成短期暴瘦,以对抗的方式同身体作斗争,没有和谐,也必然达不到统一。反观我的姥姥,每顿饭少吃一点点,除了大肥肉没什么刻意忌嘴,不知不觉在一年的时间瘦了30斤,体检时各项身体指数都恢复健康。
可见,我们自以为能通过某种捷径快速实现目标,实际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不仅如此,长期地反复无常更是消磨一个人意志力的最大元凶。
铺垫这么长一段,我其实是想反思自己的一种固定思维:对捷径的依赖。
不仅仅是减肥,这种依赖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比如网上经常可见的:如何用3个月考研成功,如何做到1个月看10本书,如何运营1个账号快速涨粉10万,如何用1小时的时间写出爆款文案......由此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速成方法论,更有甚者,创造这些方法论作为变现产品以迷惑人的心智(伙伴们还没忘记那个11天写2000首诗的小姑娘吧)。
我想了一下,“方法”来源大概可归为两类,一类是有的人长期认真工作在某一件事儿上,通过大量地积累总结而成,另一类则是那些天生聪明的人与生俱来的不同于常人的思维能力。不可否认好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事半功倍,但它们往往不具有“普适性”,能够执行好方法的前提是要么有经验,要么有头脑。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能够从中领悟到二分来帮助自己提升效率,已经十分幸运了。如果总是依赖这些不具有普适性的速成捷径反复无常地在一件事中挣扎,就会造成具有普遍性的困扰了,比如我们常见的节食与暴食,高强度学习与彻底放弃等,由此也带来脱发,失眠等一些年轻人非常关注的精神压力。
工作这一年我总是感觉缺少那么一点运气,越来越变得机械化,人也越来越孤僻木讷,才二十多岁呀,我真的害怕自己停在这个黯然失色地坐标点上,把一切过成常态。所以我一直在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直到今天我终于有了一点思路,就是我把捷径与快速已经深深嵌入自己的思维中,不管解决什么问题,寻找捷径已经成为我大脑第一反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从我小的时候它就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
从小到大我一直是个各方面还不错的孩子,家里亲戚众多孩子中我是成绩最好的之一,外向大胆乐于表达的性格也为我在老师面前增色不少。听听课就能考得很好的数学成绩,短时间就能快速完成背诵,临时着急赶做的PPT就能得到老师的褒奖,上课讲一次就能理解的难题,参加什么比赛都能拿个奖状回家......我一直是爸爸妈妈的骄傲,是亲戚们鼓励弟弟妹妹的参考。久而久之,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总能用更短的时间,更少的努力就获得同别人一样的成绩,甚至更出彩。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没什么比被表扬更开心得了,所以渐渐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开始习惯于放大我的这些“速成优势”,什么事情都想着如何找到最快的方法去解决,如何拖到最后一刻再来完成,然后去享受这些还不错得“速成成果”所带来得虚荣。看来小时候受点挫,一路不要那么顺当也真的很有必要啊。
直到我工作后,再多的完美计划,夸夸其谈都没有用,现实成绩才是检验一个人能力的直接标准。从学校带出的光彩没有了用处,在全新的陌生环境里想不出捷径达到速成,我的锋芒与自己尚不出众的能力形成很大的落差。越想证明自己就越着急,越着急处理问题就越浮躁。在别人眼里的看不到夸赞了,我才发现,那些从小一直以为的自信,好像更多的是一种虚荣。我做什么事都是在给别人看,而不是我自己。我看似很努力,但我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做一个“好的结果”给别人看,而非基于事件本身,主体对象都搞错了,必然会忽视很多真正能解决问题的细节,那又怎么可能真正处理好问题呢?
或许其实我并不是缺少运气,而是自我约束在一个追求不太正确的结果的固化思维中做无意义的努力。我想也许有很多朋友,像我一样,感觉很努力在一件事情上坚持很久却不见一点起色,那么也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的某些想法上出现了偏差,尤其要以结果为导向逆向分析过程,相信会找到一些原因。
捷径走惯了,人就会变得很虚荣,甚至觉得一步一步努力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儿。踩在浮云上的努力,会让自己越来越浮躁且虚伪。
一点小小补充--今日所说的“捷径”,只是针对一些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上的偷懒求快,绝不包含有关道德底线或法律之外的捷径。每个人都想鲜艳的生活,写下这篇文章,也暴露了我最不齿的那一面,算作一篇忏悔录,希望不要吓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