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改变生活。
一本书往往是作者多年人生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而我们只需静坐三四个小时就可以获得,是多么幸福又幸运的事。
然而好多时候,我们看过了就过了,许多书没有留下痕迹,不复记忆,很是可惜,特别是那些好书,那些触动心灵的句子和故事!
前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实在很有道理。若想提高读书效率,让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那还真的应该动动笔墨,留下你与书交流过的痕迹。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思考实践,笔记总结反思,这才是高效的读书法。
要最大限度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阅读前:明确读书目的
带着目的和问题阅读,事半功倍,因为可以快速关注到自己喜欢或要解决疑问的部分。阅读前可以这样做:
01 自问为什么想看这本书?想从中获得什么?
02 快速浏览封面,封底,推荐语,前言,目录,对书有个总体印象,了解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
03 找到你感兴趣的章节,做出标记,到时特别留意作者是如何阐述的;
04 思考你需要解决的问题,至少三个,并且写下来,带着问题在阅读中找答案
二、阅读中:做好标记和笔记
当我们在看书时,总会碰到触动你的观点和句子,它们可能有用,可能有趣,可能引发你的联想与思考,可能让你想起往事,可能特别新颖颠覆了你固有的认知······无论怎样,不要错过这些内容,你得做个标记,或划线,或折叠,或标注页码,或及时记录你的心得体会。若觉得影响阅读的流畅度,可以简单的写几个关键词,避免遗忘。
三、阅读后:整理读书笔记,总结成文
这其实是很重要的一步,是阅读一本书后的反思和总结。
01 这本书主要讲什么?作者是用怎样的结构、层次、顺序来讲的?可以做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02 我想解决的问题在书中有答案了吗?我学到什么新的知识和观点?记录下来,归置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03 重新整理和审视你在阅读过程中做过标记的内容,精彩段落摘抄下来,经常翻看,内化为自己的观点。这部分积累多了,写文章时会“下笔如有神”的。
04 找到你最有感觉和启发的观点,深入思考,写一篇读后感。
完成以上三点,你对一本书的收获会远远大于只单纯用眼睛看看的效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要忽视笔记的作用,那是和作者交流与自己对话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