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智能的错觉:它会抢走人类的工作?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现在一个热门的话题。经历了几次发展的涨落之后,随着计算机硬件功能的日趋强大,大数据的发展,数据分析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使得以深度学习为主的人工智能模式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与大量的投入。
高校除了计算机专业外,还专门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尽管在本科阶段开设此专业有蹭热度之嫌,但随着这一领域教学体系的研发和完善,它会变的越来越普及。
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完胜围棋高手等,自动撰稿,等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以及各种科技的布局,初创公司的爆发,政策的倾斜,使人们眼前出现了一片眼花缭乱的热烈闹象。
于是它带给人最容易想到,也是最多的疑问是——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人类的工作,这是很多人都担心的问题,也是很多大咖,大多媒体解读最多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引数据,说现象,谈业绩,来证明人工智能的影响力,从而展示了大家所熟悉的诸如最有可能被取代的工作排行,传统类工作消失后,人们将何去何从等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马云说人工智能会比人记得更多,算的更快,并且一天24小时不停的工作,人们无法于它竞争做这些工作,而是要去做些与智慧和情感相关的工作,比如娱乐产业,服务业,以及各种创造性的工作。人工智能会成为人类的工具,而不是对手。
的确,它会对一些传统工作产生替代,但人们会拥有新的工作类型产生,因为人是有创造能力的,在人类所面临的诸多挑战面前,有人工智能这样一个工具帮人们从低效劳动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处理其他问题。这明显是一件好事。虽然在这一转换的过程中会有阵痛,但这些问题是显明易见的,因此,社会会给予更多重视,譬如说资源调配,政策扶持等。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适应变革,自我发展,也是人们应具备的能力。似乎这个工具带来的好处,要远大于它所带给人们的困惑。而关于工作会不会被取代的这个问题,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是因为民众对切实利益的关心,和源自于自身安全感的缺乏。
然而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他们没有提及的或许也是根本不愿提及的——如果现在的人工智能仅是一个工具,那么谁才是这个工具真正的掌握者?以及他们在如何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