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小心点进来了,说明你一定有过这样的隐痛——为什么我的文章还不错,阅读量却很感人?
一个解释是:面对现实吧,孩子!你的文章写的真不咋地!那么这篇文章或许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另一个解释是:面对现实吧,孩子!你的标题起的真不咋地!那么这篇文章简直为你量身定做。
很多人都觉得标题党low,我倒觉得起一个好的标题堪称一门艺术。
事实上,你之所以觉得low,除了有些标题真的很low以外……还经常文不对题。有种“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在这个?”的既视感。
比如这样一个标题:《在大街上公然露乳,有伤风化》,封面是两个美女,点开之后却发现是这样的:
尼玛,看完这种文章,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小编你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那为什么我还认为起标题是门艺术呢?因为我所说的好标题,并不需要和色情、低俗的内容挂钩,也无需背离你的内容。
这里还要澄清一点,再好的标题也救不了一篇没有内容、没有思想、没有价值的文章。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一场恋爱,标题代表颜值。如果人品极差,再高的颜值也无法俘获读者的心。好吧,我承认有可能俘获……但是断不到托付终身的地步,顶多约两次炮。
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大量的段子、新闻、广告、干货,标题党却总能在信息的千军万马之中杀出重围,轻易的夺取我们有限的注意力。难道只是因为几张美女图片,几个诱惑的字眼?
没错,的确是这样!但更本质的原因是:它扣动了人们“选择性注意”的扳机。
“选择性注意”指的是:在外界诸多刺激中仅仅注意到某些刺激或刺激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刺激的现象。它有三种驱动,通俗的讲就是以下三类信息具有更高的注意优先级。
刺激驱动:反差信息。
目标指向:和当前任务、情景相关的信息。
价值驱动:和奖励相关的信息。
也就是说只要你的标题满足以上某种或多种情形,就更有可能被注意,下面我会从这三个方面入手逐一分析。
一、标题差异化
当我们长期曝露在某个环境中,大脑为了节省认知精力,就会对该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产生“免疫”,反应也变得迟钝。可此时一旦出现反差信息,大脑就会立刻进入警戒状态。正是这种快速反映能力,让人类能够提前感知到潜在的危险。
利用这一点,如果你能让标题差异化,就可以轻松的夺取读者脑中有限的认知资源。差异化具体可分为两种:
1.与众不同—与自身所处环境形成反差
不管是朋友圈或者简书,都充斥着大量的鸡汤文,此时如果出现一篇反鸡汤的文章,恰如浩瀚鸡汤海洋里的一片葱花,顿时令人神情气爽。
可这么做也有一定风险,因为在鸡汤的长期浸泡下人们已经养成了某种期待,打开朋友圈,上简书就是为了看鸡汤。
比如这样一个标题:
《银河系外首次发现中微子,中微子与暗物质紧密相连?》
的确与众不同,也吸引了我的注意,但我还是宁愿喝汤。换成霸道总裁体就是:很好,你已经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他妈就不点你,气死你。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如果一定要写鸡汤,那么请写一道口味独特的鸡汤。
2.反常识—与大脑中既定认知形成反差
从小到大,我们的大脑中被灌输了各种各样的常识,有些常识堪称真理,有些却难免偏颇。跳出常识的框架,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如同换了一个体位,会让你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或者男/女朋友。。。
我的很多文章,都运用了这一原则:
《谁说直男癌无药可救?那是你问错了问题!》——与直男癌无药可救的观点形成反差
《靠自控力克服拖延症,是最蠢的方法!》——与消耗自控力克服拖延症的观点形成反差
但是反常识也面临着和第一种情形同样的尴尬,就是很多在你看来是反常识的大新闻,别人看完内心却毫无波动,甚至还想笑。比如这样一个标题:
《类轴子粒子或非暗物质备选粒子,此研究理论和实践意义重大》
怎么又是暗物质,暗物质到底招惹谁了。。。
这说明光有差异化是不够的,差异化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却不能保证点击量。你还要确保标题的内容,绑定了读者熟悉或感兴趣的某个方面。
二、绑定当前任务或情景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在某段时间想找工作。那么这段时间就会经常看到与简历、招聘相关的信息。这类信息真的突然变多了吗?
当然不是。而是这些信息轻易的逃脱了大脑的信息过滤器,自动的进入了你的视野。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看不见的大猩猩”:
实验开始后,被试要观看一段打篮球的视频,并观察视频中穿白色衣服的人共传递了多少次篮球。
就在被试聚精会神的观察时,视频中出现了一只奇怪的大猩猩,还做出手舞足蹈的动作。
实验结束后,实验者询问被试是否注意到了这只大猩猩,近一半的被试都表示不明真相,大猩猩什么的完全没看见。
大猩猩这样一个强烈反差的信息都被轻易的忽视了,足以说明当我们在进行某项任务,或处于某种情境时,会情不自禁去关注那些与任务或情景相关的信息,而忽视与之无关的信息。
再举一个真实的例子,之前我有一个同事怀孕了,她告诉我们最近怀孕的人可真多,每天上下班都会遇见很多孕妇。我们都表示完全没看到啊,就看到你一个孕妇。
后来有次下班我特地留意了街上的美女。并不是说以前我不留意,只是以前都留意胸,这次我留意肚子。果然如她所言,孕妇神奇的变“多”了。
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可以试着分析一下你的读者可能在进行哪种任务,处于哪种情景?
比如我的读者一般都很热爱学习和写作。那么我就将我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与学习、写作相关的话题进行绑定,从而有了此刻你看到的这篇文章。
当然还有一类事物,看起来和读者的任务或情景并没有直接联系。这类事物可统称为一种“奖励”,将标题与之进行绑定,同样会产生奇效。
三、绑定奖励
绑定奖励之前,首先你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奖励(reward)?你可以简单的把它理解为那些能够让你快乐,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的事物。
看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Value-driven attentional capture”
被试要在一堆不同颜色的圆中找到红色和绿色的圆。相比绿色,找到红色圆得到的奖励更高。
之后实验者又找来一些此前从未出现过的颜色。研究发现,被试更关注那些与红色(高奖励)相关的颜色(如粉色)。
当奖励满足了你的某个需求,大脑就会释放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使你产生满足感和愉悦感。所以要明白奖励具体有哪些,就先要明白我们都有什么需求。
关于需求,我倾向通过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进行划分:
1.生理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类最底层,最基本的需求。代表性文章有:美女类,美食类,性相关。
平常我们所谓的很low的标题党最喜欢绑定此类内容,因为它们简单粗暴,而且具有普适性。比如我在开头提到的那个标题—《在大街上公然露乳,有伤风化》,就绑定了关于美女和性的内容。
2.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财产安全,身体健康以及生活稳定的需求。代表性文章有:金钱相关类、养生类、罪案类、灾害类、追星类、星座类、。
养生类的文章大行其道,新闻网站的头条一般都被各种“惨案”、“灾害”所占据,这些都司空见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标题是对金钱进行绑定,比如简书的《我就是要送你一万块! 简书神转折大赛》。
这里我想主要说一下,追星和星座是如何给予我们安全感的。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群体中往往都有一个首领,对首领的依附和崇拜可以消除我们对自然的恐惧。在现代社会,明星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他们在某些方面必然是生活的强者,对他们的崇拜,也能够抵消我们因某个方面的不足而产生的恐惧。
我的文章《宋仲基还是郑中基?3招教你克服选择困难症!》对明星进行了绑定。
同理,因为对自然和命运的未知而产生的恐惧,让我们幻想出各种神灵,比如用雷公电母来解释天气变化。星座类的文章(如:同道大叔)正是契合了这种人们对于未知的控制欲,让你产生一种错觉——自己的人生、运势、前途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情感与归宿需求
情感与归宿需求是更高级的需求,比如各种社交关系(友情、爱情、亲情)、爱国情怀以及情感宣泄类的文章都属于这一层。说一个已经被用烂了的标题——《XXX,不转不是中国人》,就是对你的爱国情怀赤裸裸的绑架。
还有大家熟知的从众效应也属于这一范畴,每个人都不希望脱离群体,有所归宿。常见的借势营销和追热点的文章便利用了这一点,比如我的这篇文章《当你被人强行拖拽,做到这3点谁都会帮你!》,就绑定了热点新闻“和颐酒店拖拽事件”。
情感宣泄类,代表人物有papi酱、咪蒙等,如果你看过她们的视频或者文章,一定都有个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很爽很过瘾。没错,因为通过她们的吐槽,释放了你压抑已久的情感。比如咪蒙的文章《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绑定了一种想拒绝别人又不好意思开口的压抑情感。
4.尊重需求
尊重需求既包括自我评价,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比如成就、名誉、地位,或者只是晒朋友圈时的虚荣感,玩游戏时完成五杀后的成就感等等。代表性文章有:社会比较类、排名类、支付宝对账单,晒步数。
比如《高端人士必看的XXX》,《只有成功人士才明白的几个段子》,即使读者不属于这些群体,看这样的文章也会得到极大的精神满足。
5.自我实现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位于金字塔的顶端,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需求。代表性文章有:价值观类,工具类,艺术类等等。
比如我的文章《小孩才讲究勤奋,大人只追求效率》,不仅运用了标题差异化的技巧,还绑定了一种提高自我,追求效率的心理诉求。
四、结语
身为作者,让标题更有吸引力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以上三点只是从“选择性注意”的单一视角作为切入点展开的。如果都能做到,你的文章一定能在信息的千军万马之中杀出重围。
身为读者,当你的某种需求长期处于未满足的状态,就容易形成“管窥”之见,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试着跳出管子,真正的解决办法没准就在管子外。
一如《稀缺》中说的那样:穷人总是在向钱看,忙碌的人永远追时间。可即便给穷人一笔钱,给忙碌的人多一些时间,他们依然无法变得富足和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