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成西九
|| 东哥说职场 今天是日更第68天
阅读本文之前,一定需要阅读《职场与三十六计(总序)》,了解三十六计的基本情况。
文中说过,三十六计按“势”分为优势之计和劣势之计,就是说,你有优势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计谋,当你处于劣势的时候又该用什么样的计谋。
优势之计有三类: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劣势之计有三类: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每个类型各包含六计,总共就是三十六计。
今天讲“胜战计”中的瞒天过海,也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
古兵法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过来意思就是说:认为防备十分周到的,就很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了。把秘密诡计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在非常机密的事物里。
再直白一点说就是所谓的瞒天过海,就是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引用故事一: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御驾亲征,领三十万大军以宁东土。一日,浩荡大军东进来到大海边上,帝见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茫无穷,即向众总管问及 过海之计,四下面面相觑。忽传一个近居海上的豪民请求见驾,并称三十万过海军粮此家业已独备。帝大喜,便率百官随这豪 民来到海边。只见万户皆用一彩幕遮围,十分严密。豪民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内更是绣幔彩锦,茵褥铺地.百官进酒,宴饮甚乐.不久,风声四起,波响如雷,杯盏倾侧,人身摇动,良久不止。太宗警惊,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看则已,一 看愕然。满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横无际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作客,大军竟然已航行在大海之上了!原来这豪民是新招壮士薛仁贵扮成,这“瞒天过海”计策就是他策划的。 “瞒天过海”用在兵法上,实属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用来作战役伪装,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战斗成果。
引用故事二: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瞒天过海”之计一定不可以与“欺上瞒下”、“掩耳盗铃”等同,也绝不是谋略之士所应当做的事情。虽然,这两计在某种程度上也都含有欺骗性,但其动机、性质、目的是不相同的,自然不可以混为一谈。瞒天过海在兵法中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事物中,由于对某些事情的习见不疑而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故能乘虚而示假隐真,掩盖某种军事行动,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瞒天过海在职场管理中应用
现在很多的家庭都有用味精,味精瓶盖上有用来倒味精的孔。最早的时候,这个孔的直径1毫米,但是一个味精生产商在经过详细的了解和思考后,他把味精瓶盖上的孔,从直径1毫米,加大到1.5毫米。这样的改变用户是基本不知道的,但使用的时候一倒就多了。日常消费多了,销量自然也大了。这个商人用的计谋就是瞒天过海。他利用人们经常使用此味精,常用不疑的心理,通过改变瓶盖孔的直径促进了消费。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牙膏也是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同样是用瞒天过海把牙膏口变大,在消费者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增加了消费量,从而达到了增加产量的目的。
职场里最常见的瞒天过海就是换工作这件事,你有了换工作的想法,于是便不动声色的一边继续工作,一边再找工作,利用日常工作的假象在掩盖暗中找工作的真相。一旦新的工作确定了,便突然提交辞职报告反转职场。
当然,有合同约束的一定要在合同到期后再辞职,否则就要负法律责任了。
往期人气文章:
东哥说职场 今天是日更第68天
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喜欢就点赞或者简信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