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字启蒙很早,甚至是相见恨晚。
最是无忧无虑的小学时光,我有很多时间可以自己玩和自由阅读。三年级因为阅读了少年精编版的《三国演义》,文字对我的吸引力初现,记得那时自己跑去买了一本红红的日记本,然后有时甚至可以因为写了一个晚上的日记而兴奋不已。那时的想象力之充沛至今让我惊讶,虽然都是写给自己看,但总能找到让自己兴奋的点,我想后来选文科,和从小就开始的积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2005年,因为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一个叫做“创网”(当时叫做创新作文网,课堂内外杂志社旗下一个门户网站)的地方。在那里我度过了一段快乐且难忘的时光,有着一群至今还保持联系的朋友。当时踌躇满志的我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做“神气战士“,被朋友称为“神气”,实际上重新翻开那段日子写的文章,倒不觉得有什么神气,感觉是很有生活气息地“接地气”与具有童年的“灵气”。
创网极大地激发了那时的我创作的热情,是的,是“极大”。记得当时特喜欢写生活的趣闻与幻想类的文章,偶尔写写“诗歌”——实际上现在看起来是会被内行人笑话的打油诗了,不过那时对此特有感觉。现在回想起来,我很感谢那时候遇见的小伙伴与老师们,他们真正意义上地开启了“我与文字的恋情”。这是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一句话:让你记住一个地方的,往往是因为那里有对你而言很难忘的人。
这段时光结束于小学毕业,却让我至今感恩。我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那么的天马行空,信手拈来,对写作二字充满专注与热爱,尽管十年后的我已经自觉无法再回到那样的状态。
少年时代的萌芽总会擦碰出精彩的火花,而机遇实际也很重要。随后,初中的老师是我的在路上遇见的贵人,更重要的不是因为他们指点了我什么,而是他们的“无为式”的鼓励让我可以继续发挥小学时形成的热情,整整三年我的作文几乎都是在顺风顺水中度过,我也成为“年级范文”的常客。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有感创作了系列文章,各种文体也有了新的尝试,同时也激发了我关心社会的热情,我开始涉水社评类文字创作,并将此爱好与学习结合起来,与文字的关系显得更为亲密。
然而,大概是注定的吧,和千千万万的学生一样,高考成为了我与文字间的一道铁幕。我在高中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小的挫折。当我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开始和应试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曾经所以为的“创新”在老师的眼里变成了“剑走偏锋式的冒险”,经历过几次被打击乃至被评不及格重写的挫折后,我承认了自己的“固执与浅显”,高考六门学科,不能让作文这版块老是拖后腿——多么能说服人的道理啊,于是在写作上的“棱角”终于被磨平:我学会了去想考试评卷老师会喜欢什么文章,学会了去背“优秀范文模板”,去钻研应试技巧。
老师是对的。在应试教育下我不敢否定这条“真理”,老师说你的文章有问题,就是有问题,得不了高分的文章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只能是进入“优胜劣汰”的循环。可是,我在高三的时候突然发现,我的笔成为了制作流水线文字产品的机器,可以在30分钟写出上千字的高考优秀文,却再也写不出创网时代的天马行空与初中的激情,心中还是有淡淡的忧伤与困惑。是我喜欢的文字真的不能与高考兼容,还是我无法忍受自己曾纯粹喜爱的东西变成一种“谋生和竞争的工具”?这问题我很想回答,可是我回答不了。
我在高中的文字,褪去了“范文”、“杂志精华文章”的荣光也许只是表面,更关键的是,工厂式的训练让我的文字沉默了。当我开始疲于应付各类型以分数为目标的写作的时候,文字对于我的吸引力日渐式微,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很恐惧写作。而偶尔有空重新练笔的时候,又总是觉得自己写得僵硬稚嫩,一次次陷入自我否定。
是文字疏远了我,还是我出卖了文字?这个问题在高中后期就开始叩问着我。
第一次高考后,我整理自己房间的时候,重新翻到了最开始的那本红皮日记,翻开扉页,稚嫩的笔尖在泛黄的纸张上留下一行字“这是我和文字的故事”依然可见,最后一篇日记终于2006年8月,还打了个括号写着“未完待续”。那最初的纯粹的对于文字的喜爱与萌动啊,竟被我荒芜了。
在母校复读的时光里,我意识到自己前三年丢弃文字后是自己产生断裂感和生活虚无感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重新开始写日记、练笔。这段时间的我的文字开始走向另一种风格,追求思考与诠释现实,思辨性更强了,更喜欢在文字中“藏话”。也许这是成长的一次蜕变吧,文字迟早要和思想接轨,我庆幸在大学来临之前就开始了这样的探索。
现在在回首过去的时光,我想文字其实从未离开我,只是我曾几何时自顾不暇,未能平衡好文字与现实的天平。现在作为一个大学生,文字被赋予新的意义,我要重拾少年时的热情,并承担起其在生活世界里可以发挥的功能。
去年开始做一个社评类微信自媒体,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但也是我对少年时代的梦想的一次回应吧。在这个自媒体里,我遇到了一群以文字的方式进行思想交流的朋友,一方面贯彻着我追求独立思考的理想信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文字交流的方式是我的独爱。与成长背景各异的同龄人一起分享交流和进步,让我发现文字作为一种工具竟可以承担起这么多的社会功能与使命。
实际上,它应该是我人生的伙伴。现在的我虽然很少再想少年时代一样写一些天马行空的文字,更着眼于现实,但我心里明白,心理那份热情一直都在,文字于我而言依然是如米饭一样不可缺少。我爱文字,无论是在似水流年中坚守,还是在风雨中轰轰烈烈。
不知你是否奇怪我为什么从头到尾只说“文字”而不言“文学”?实际上正如我所要表达的,文字在我心里是一种纯粹的个人爱好,我不知道我写的东西算不算文学,也许有些是,有些又不是。实际上,我与文字做知己只是我自己的生活观念所趋,与外界的喜好、定义无关,与我追求朴实真挚的天性有关。和文字一路相随,开始于少年情怀,成熟于挫折反思中,我想也会在未来发展。
这个故事还在继续。无论如何,勿忘初心。
作于·二零一五年五月
曾在于《创新作文》杂志,未经本人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