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通过统一各行业会计制度,重塑政府会计主体会计要素,规范会计核算体系,对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财务会计职能,优化会计报表体系和结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对于处于最基层的乡镇政府单位而言,由于其单位隶属关系不同、财务收支活动涉及面宽、资金来源渠道多、管理难度大、核算制度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社区、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乡村企业、民间非盈利组织等特点,使得其财务活动不同于一般预算单位财务活动。因而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不同程度面临一些具体问题。笔者对此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总体来看,乡镇单位在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面临管理理念滞后,会计人才队伍青黄不接,资产管理方式上下交错,内部控制监督信息化水平低,未形成信息化共享监督机制等问题。 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乡镇单位管理层必须扭转传统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与新时期财务工作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工作意识, 才能有效推动基层政府会计改革最终取得预期效果。而当前乡镇单位为顺利完成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招商引资、农业、林业、水利管理等诸多复杂繁琐的年度中心工作考核目标,往往缺乏对行政成本、资金效益、项目绩效的足够重视,重资金,轻管理的传统管理理念使得业务活动和财务工作结合度不高,会计信息不能被有效利用。加之乡镇单位资金需要高度依赖县区财政统筹安排,在涉及政府公共财政重要工作时都需要与上级领导或者其他部门协商,自身财务独立性不强,无法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执行过程中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制度执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也不利于新政府会计制度在乡镇的生根落地。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必须依赖高素质专业化的财会队伍才能确保制度执行效果。 而当前大多乡镇单位普遍缺乏财会专业人员, 现有财务人员常常身兼数职,他们的学历水平与知识结构存在明显不足,信息化技能较弱。缺乏有效的专业业务培训,人员结构呈现青黄不接、老龄化趋势 。 在工作中不能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准确领会和应用权责发生制内涵,有效执行好《政府会计制度》。 乡镇单位财务人员的缺乏, 也使得财会岗位存在设置不科学, 人员配置不够合理, 一人多岗等问题, 难以适应新时期政府会计制度对内控工作的新要求。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 ( 试行 )》已经正式实施,但现阶段乡镇机构的内控建设仍落后于实施新政府会计现实需要。部分乡镇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流于形式,不相容的岗位未实现分离;部分乡镇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不完善,内控管理内容不全面,不能涉及到单位活动的所有环节;部分乡镇机构内控管理不能形成对所有人员的监督约束机制,会计内控仅注重预算资金的控制,忽略预算外资金的控制,对于预算管理、成本控制缺乏科学制度 甚至存在从决策到执行由同一人负责的现象。上述问题将直接影响乡镇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与管控效能提升。 同时,由于乡镇单位隶属关系不同,资产管理有的是县区级主管部门负责,有的乡镇单位负责,还存在只有台账没有信息系统管理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区的资产资源,形成资产管理方式上下交错的局面。部分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由县区级业务管理部门负责的乡镇机构,平时只负责使用资产,其对乡镇政府配发的资产也往往不予上报登记信息系统,报废处置资产不及时,而业务主管部门动态监管又不及时,容易造成政府资产流失。 其次,现阶段乡镇单位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也普遍较低, 存在信息化建设重复投入浪费 、设备利用率低, 整体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乡镇机构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不同的软件,体系复杂,操作不便,各项工作的流程被切割,使得会计数据共享程度很低,不仅增加了财务人员重复劳动,不仅使内部控制和监督不能和信息化有效结合发挥作用,也使得上级监督部门难以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对乡镇机构的信息化适时监督,造成各种重复无效监督检查,难以体现信息化的优越性。 打造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监督检查为一体的信息化共享平台 乡镇单位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后,由于其自身特点面临各种具体问题,但乡镇行单位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 应在充分理解权责发生制对单位带来的影响的基础上,结合乡镇财务的属性和特点,才能有效执行好新政府会计制度, 有效履行公共受托责任。 扭转传统管理理念 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乡镇单位管理层应深刻认识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新时期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以树立危机意识,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在工作中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积极按照新会计制度要求制定和完善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收支制度,以强化财务审批制度的执行力,做到支出有预算、开支有标准、审批按程序,规范报销手续、规范费用结算,保证各项开支都有合法的原始凭证,有合理的支出用途。从而增强财务机构独立性,不断夯实乡镇财务会计核算基础, 切实提升自身解决制度执行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促进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强化《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执行力。 注重财会队伍建设 引进专业技术力量 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提升乡镇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的动力源泉,是政府会计改革不断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乡镇单位管理层针对基层财务队伍薄弱的现状,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等多种途径督促现有人员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理念,不断强化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技能,成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复合型财务人才。另一方面也应积极通过引进专业人才、专业代理记账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参与单位管理,以缓解基层财务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带动现有人员积极参与单位管理, 切实解决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从而整体提升政府会计核算质量,提升单位财务人员管理能力和资金管控水平。 强化内控制度 形成内部牵制制衡机制 内控制度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重要基础。乡镇单位应负责人应树牢第一责任人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内控意识,掌握内控基础知识,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集体联签制度。要按照会计信息化要求,及时调整会计岗位设置,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引入授权和审批机制,构建完善的会计内控管理体系,实现从人控到机控的的转变, 以彻底分离不相容职务, 在单位内部形成互相牵制、互相制衡的关系。 加强政府资产管理,建立乡镇资产统一管理模式。 资产管理部门和乡镇政府应打破乡镇资产管理方式上下交错的局面,建立由乡镇财政统一管理乡镇单位资产的管理模式。以明确资产管理责任,健全单位固定资产和库存物资的出入库管理、定期清查盘点、对账制度。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升级,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财产清查工作,确保帐外资产入账,做到账账、帐实相符。 打造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 实现内外部监督信息化全覆盖 乡镇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应统筹规划乡镇单位信息化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财务软件和业务系统,使预算、支付、核算、资产管理等经济活动充分融入业务, 以打造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 强化数据共享, 在增强内部信息化监管力度的同时,使纪检、司法、财政、审计等部门能对乡镇单位业务活动进行实时监督检查, 实现单位内外部监督信息化全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