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过招两回合——在日复一日中“雕刻”

1她为什么捡垃圾?

早上送儿子去幼儿园。

出了单元门,正好看到一位上了年纪的阿姨,正从小区垃圾桶中 捡出两块厚纸板拿在手中 。

把这样的可回收废品积少成多,也可以卖不少的钱。

会过日子的老人,不一定是很缺钱,就是闲不住,时常不顾形象地去“翻垃圾桶”。

儿子看到,很不理解地问我“她为什么捡垃圾桶里的东西?”

我明白儿子为何会发问。

因为,儿子是个馋猫,每次他爸爸和我趁他不在偷吃了什么好吃的,都逃不过儿子的法眼。

你绝想不到,机灵鬼的他,会在垃圾桶中,找到“罪证”。

今早甚至,这家伙把他爸爸昨晚偷喝过的酸奶瓶,毫不嫌弃地拿出来吱溜吱溜地再吸一遍。

要不是声音太大,我根本不可能发现,他是在吸从垃圾桶里捡出来的空瓶子!

我和老公,哭笑不得,只能一遍一遍告诉他,扔在垃圾桶里的就是垃圾了,不能往回捡!

这会儿看到老人“捡垃圾”,儿子估计找好了反驳我的依据:看吧,怎么大人也在捡垃圾桶里的东西呢?

老人正在前面离我们几步远的地方,我和儿子的话,她能听得很清楚。

我怕老人误会儿子的用意,

(单纯地像个贪吃猴子的儿子,暂时还没有“进化”出轻视他人的能力)

我不急不缓地回答儿子的疑问,“那可不是垃圾,是纸壳,很有用的,可以卖钱的~”

儿子有些地方没开化,但已经知道了钱的好处:

他所爱吃的爱玩的,都得花钱买来。

于是不再鸣不平,心服口服地跟我继续赶路。

我内心里也长出了一口气,跟孩子打交道,要做到滴水不漏才行啊!

2等红绿灯

送儿子去幼儿园的路上要过一条斑马线。

平日里,几乎都是孤零零的我俩,站在一头,等红灯变绿。

今天,我们并不孤单,有很多同行者,都要过这条路。

那时,正是红灯。

我牵着儿子的手,告诉他还要等一等再走。

可是,看着身旁的人,一个个若无其事地穿过马路,儿子很疑惑。

“妈妈,为什么,他们都走了?”

我抬起头,仔细看了看。

还真是,刚才的同路者,都已经在过马路了。

他们中,甚至有一个奶奶摸样的老者,她一手拎着很重的布袋,一手领着一个比我儿子也就大一两岁的小女孩。

我关切地看着他们安全过了马路,才把目光收回来。

幸好这时路上的车不多,斑马线上虽是红灯,也确可以通过。

但这红灯之下,敞开的路面,在我看来,还是有很大的风险。

过了好久,红灯还没有变绿,我蹲下身子,在儿子耳边说“他们其实是在闯红灯,这很危险,我们在绿灯时过马路,才够安全。你一定要记住!”

灯变绿了,我抱起儿子,边走边用余光打量两侧车道的汽车。

它们一辆挨一辆,乖乖地停在原地,人畜无害的样子。

只是,不知道,儿子他能不能理解我所说的危险。

但是,但凡知道行驶中汽车威力的成人,就不应该拿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挑战钢铁。

我和老公两个人,一直比较悲观,不敢侥幸。

心存敬畏的平安着度过每一天,走过每一站,也是一种幸福啊。

儿子现在,正在飞速地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他的所见所闻,会优先被记录在内心的标尺板上,用来衡量今后见闻的对错。

而我们做父母的一言一行,也都第一时间在他的小小脑海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第一印象。

这种耳濡目染,就像无声的溪水,冲刷着看似坚不可摧的磐石,日积月累下来,孩子的品性就这样被雕琢了出来,并慢慢定型。

很多东西,会在他的骨子里生根发芽,他会觉得那些事情是理所应当的。

比如,耐心地等红灯……

图片发自简书App



Anita在简书与你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