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忙于应酬,在风雪中来回奔波,喝的酩酊大醉,无暇顾及公号的文章写作,每念及到此,深感愧疚,想想当初的誓言,每日一篇的梦想最终被现实打败。今晚,还是接到工作单位的一篇文稿,写完之后,脑子一懵,记忆不远处闪现出一点火光来,想来谈谈写材料的那些风花雪月的趣事儿。
说事趣事儿,倒也不“趣”,没有妙趣横生可言,实乃满满的干货,难以下咽之处,只好请你喝一杯茶润润,然后躺着好也好,坐着好也罢,快速浏览完提出建议些许,让吾能够改进。
开篇之前讲一个盛传在网络之间的段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写材料。君当做磐石,我愿写材料。少壮不努力,老大写材料。春眠不觉晓,醒来写材料。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红星闪闪亮,照我写材料。子在川上曰:我在写材料。生当做人杰,死亦写材料。商女不知亡国恨,一天到晚写材料。夜夜思君不见君,君在写材料。洛阳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写材料。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材料。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回家写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来生继续写材料。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写材料。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写材料。千古兴亡多少事,只因满朝写材料!
我想这样的段子和调侃真的是不少,尤其现在年关将近,各种总结、各种报告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谁说这不是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写年终总结的真实心理状态呢?遇到这样的事儿,我想许多人会用一个抓狂的表情包表达一下自己的痛苦、折磨和无奈。那么面对这样风花雪月的故事,我是怎么来做的呢?
说到写材料,我既爱又恨。从大学到研究生,到现在上班,一路走来,写了不少,材料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有项目申报,年终总结,讲话稿件,同时也被否定了不少,但是唯一到现在的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即使有一些很难的东西,自己也会慢慢的尝试去改变,去创新。直到今天上午上班,我还是完成了一份学习教育的总结材料,无奈下午又接到新的任务,要写一份学习材料,只能欣然接受然后埋头在电脑之前,用键盘敲了出来。
这一路的经历其实说白了就是态度问题,有一个端正的态度,你写的材料才能正起来。不管有多难写,只要你不断尝试,下一次遇到了,吃一堑,长一智,怎么也会比以前写的更好。另外一个就是,不是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写材料的行家,零基础和没有基础的差别是不大的,有了态度才能决定你写作的一切。
一,立意要高。写出来的东西就像一个人的穿衣打扮一样,要符合这个人的身份,因此写作的这个材料要达到高屋建瓴的地步,这就需要你在写作之前掌握和了解大量的关于这个材料的辅助资料,搞清楚这个材料的背景,写作的目的,要解决那些问题,有了这些之后你才能写的有思路,有深度,有想法。立意要高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你所站的角度要高,我个人觉得材料写作与我的新闻写作密不可分的,因为新闻写作讲究严谨,客观,同时逻辑性很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新闻的写作能够让你跳出这个圈子,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为什么有时候我们写新闻的时候写的不好呢,就拿学生记者来说,他们往往站在了自己学生的角度,没有从其中跳出来,写材料何尝不是如此呢?
二,置身事内。刚说了要跳出来,怎么又要置身事内呢?写材料要根据需要,你要扮演相应的角色,这也是立意的基本条件,像一个简单的讲话稿,首先你要搞清楚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层次的领导,什么样的主题,是重要讲话还是交流发言,知道这些之后,这个讲话稿才能恰如其分。这个理论其实还是跟新闻的六要素的道理是互通的。
三,建构框架。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人物通讯稿的浅谈,里面提到了对于一篇好的人物通讯稿来说,要搭建一个好的躯干,好比一个活人,身体的各个部位要放的合适,看起来协调自如。因此,按照材料的要求,搭建出一个简洁的框架,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能够让整个材料看起来清晰明白,不至于乱的让人产生费解。
四,说理充分。讲道理也得你有道理才行,因此你所引用的一些资料都要有充分的依据,这样整个论证看起来就比较充分。比如我今天晚上写的关于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整个内容的核心不会脱离大的方向,宏观的部署,如果脱离了这些论证,怎么谈都是白搭。
五,有血有肉。一篇好的材料那就是充满了生机的,搭建好了躯干,也要给他一个完整的身体,这个时候有血有肉是必不可少的。“血”和“肉”就是生动的事例和详实的数据,这些小故事,具体事例以及一串串重要的数据构成了材料的“血”和“肉”。如果再加上结构和润色,最后你看到真是的灵魂相比不远了。
我所能够谈到的就是以上五点,不过一篇好的材料经过精心的打磨和雕琢是必须的,没有这个步骤,可能就像一个裸体的人,需要有换各色的衣服来陪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