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所失本身,而且还关心与别人所得所失的关系。他们是以相对付出和相对报酬全面衡量自己的得失,如果得失比例和他人相比大致相当时,就会心理平静,认为公平合理,从而心情舒畅。
比别人高则令其兴奋,这是最有效的激励;低于别人时会心理不平静,甚至满腹怨气,工作不努力、消极怠工。因此,分配合理性常是激发人在组织中工作动机的因素和动力。
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如果完全都按照数量上的平等来分,就会出现这种形而上学的笑话。所以,效率和公平要兼顾。
公平与否的判定受到个人的知识、修养的影响,再加上社会文化的差异,以及评判公平的标准、绩效的评定的不同等,在不同的社会中,人们对公平的观念也是不同的。
但是,面对不公平待遇时,为了消除不安,人们选择的反应行为却大致相同。或者更换比较对象,以获得主观上的公平;或者采取一定行为,改变自己或他人的得失状况;或者发泄怨气,制造矛盾;或者选择暂时忍耐或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