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港口危货储存单位主要安全管理人员试题分享

一、单选题

根据《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以下哪项属于 “安全管理存在重大缺陷” 的情形?

A. 储罐未设置氮气密封保护系统

B. 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

C. 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D. 危险货物集装箱超时存放

答案:C

解析:依据《判定标准》第八条,未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属于安全管理重大缺陷。其他选项分别属于设备设施、安全设施和存放违规问题。

2025 年实施的《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新增了对哪类货物的监管要求?

A. 散装油类(MARPOL 公约附则 I)

B. 锂电池运输

C. 钠电池分类

D. 放射性物质

答案:A

解析:新规将国际海事组织强制要求的新型散装油类纳入监管范围,强化了对散装液体危险货物的安全管理。

根据 IMDG Code 2025 修订内容,以下哪项关于锂电池运输的表述错误?

A. 锂电池需满足《试验和标准手册》的测试要求

B. 受损锂电池应单独包装运输

C. 车辆搭载的锂电池无需额外包装

D. 钠电池归类为第 9 类危险货物

答案:C

解析:IMDG Code 2025 规定,车辆搭载的锂电池若不稳定或未固定,需额外包装。其他选项均符合新规要求。

港口危险货物储罐浮盘落底作业时,以下哪项操作不符合安全要求?

A. 制定专项操作规程

B. 开展安全风险辨识

C. 作业审批后即可实施

D. 全过程监控并记录

答案:C

解析:根据《判定标准》第八条,储罐浮盘落底作业需制定规程、风险辨识、审批及监控,仅审批后实施不满足要求。

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内容是?

A.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B. 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C. 设备维护与人员管理

D. 法规 compliance 与标准化建设

答案:A

解析:双重预防机制是《安全生产法》明确要求的核心管理措施,强调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并重。

二、多选题

以下哪些属于《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中 “超范围、超能力、超期限作业” 的情形?

A. 超出许可范围储存硝酸铵类物质

B. 储罐超设计温度储存液化石油气

C.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装卸机械

D. 爆炸品集装箱未直装直取

答案:ABCD

解析:四个选项分别对应《判定标准》第四条中的超许可范围、超设计参数、设备淘汰和违规存放情形。

根据《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港口经营人应建立哪些安全管理制度?

A.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B.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C. 隐患排查治理

D. 应急演练制度

答案:ABCD

解析:法规要求港口经营人建立包括责任制、双重预防机制、隐患治理和应急演练在内的完整制度体系。

港口危货储存场所的消防设施应满足哪些要求?

A. 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防爆电气设备

B. 储罐区设置固定灭火系统

C. 消防控制室配备通信装置

D. 防雷装置定期检测

答案:ABCD

解析:依据《判定标准》第六条,以上均为消防设施的强制性要求。

锂电池在港口储存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

A. 与氧化剂隔离存放

B. 避免高温和机械冲击

C. 配备灭火器材

D. 定期检查电池状态

答案:ABCD

解析:锂电池储存需遵循 IMDG Code 2025 的隔离、温湿度控制、消防和检查要求。

港口危货事故应急处置中,应优先采取的措施包括?

A.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B. 疏散周边人员

C. 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D. 切断危险源

答案:ABD

解析:应急处置应遵循 “先控制、后报告” 原则,优先启动预案、疏散人员和切断危险源。

三、判断题

(√)港口危险货物储罐应定期检测,检测不合格的需立即停止使用。

解析:《判定标准》第五条明确要求检测不合格的储罐不得继续使用。

(×)钠电池运输无需遵守 IMDG Code,因其危险性低于锂电池。

解析:IMDG Code 2025 将钠电池归类为第 9 类危险货物,需按标准运输。

(√)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与办公区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强制性标准。

解析:《判定标准》第七条规定外部安全距离需符合标准。

(×)动火作业只需在作业前进行气体分析,无需全程监护。

解析:《判定标准》第八条要求动火作业需全程监护,且监护人需经专项培训。

(√)港口经营人应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保障从业人员权益。

解析:《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七条明确要求投保责任险。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 1:

2024 年某港口发生锂电池集装箱起火事故。调查发现,该集装箱申报为 “普通货物”,实际装载 UN3480 锂电池。集装箱堆存区未设置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消防设施老化失效。

问题:

分析事故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

指出港口安全管理存在的重大隐患。

提出整改措施。

参考答案:

直接原因:锂电池谎报为普货,未按规定隔离储存;消防设施失效导致火势失控。

间接原因:托运人瞒报货物性质,港口未严格核查;堆存区安全设施缺失,未定期维护。

重大隐患:

危险货物谎报(《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

堆存区未设置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判定标准》第六条)。

消防设施失效(《判定标准》第六条)。

整改措施:

加强货物申报审核,实施开箱抽查。

按标准增设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更新消防设施。

对涉事企业依法处罚,开展全员安全培训。

案例 2:

某港口储罐区储存液化石油气,因浮盘落底作业未制定专项规程,导致泄漏引发爆炸。

问题:

分析事故责任。

指出违反的法规条款。

提出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责任认定:

港口经营人:未制定浮盘落底作业规程,违反《判定标准》第八条。

安全管理人员:未履行隐患排查职责,违反《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

法规依据:

《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第八条:未制定浮盘落底专项规程。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未维护安全设施。

预防措施:

制定浮盘落底作业专项规程,明确风险管控措施。

加强作业审批与全过程监控,配备监护人员。

开展储罐区安全评估,升级自动化控制系统。

五、简答题

简述港口危货储存单位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要点。

答案:

风险分级管控:识别港口危货储存的风险点(如储罐泄漏、爆炸品混存),按风险等级制定管控措施(如隔离储存、定期检测)。

隐患排查治理: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设备设施(如消防系统、防静电装置)和操作规程进行检查,及时整改隐患并跟踪闭环。

IMDG Code 2025 对锂电池运输的新要求有哪些?

答案:

分类更新:锂电池归类为 UN3480(锂离子电池)和 UN3090(锂金属电池)。

测试要求:所有锂电池需通过《试验和标准手册》的测试,包括短路、过充等。

包装与标记:受损或缺陷电池需单独包装并标注 “DAMAGED”。

运输限制:车辆搭载的锂电池需稳定固定,否则需额外包装。

六、计算题

某港口储罐区储存甲苯(闪点 4℃,沸点 110.6℃),储罐容积 5000m³,计算其重大危险源临界量。

答案:

临界量判定:甲苯属于易燃液体,临界量为 5000 吨(依据 GB 18218-2018)。

实际储存量:甲苯密度约 0.87g/cm³,5000m³ 储罐储存量 = 5000×0.87×1000=4,350,000kg=4350 吨。

结论:4350 吨 < 5000 吨,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