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来漳浦——浅说漳浦清泉岩与清朝两地师

文化旅游来漳浦

——浅说漳浦清泉岩与清朝两地师

金木水火土,

文化旅游来漳浦!

  这是福建省漳浦县对外宣传的一个口号。

海滨邹鲁,鱼米之乡,丰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人物,金漳浦,当之无愧!

  历史上,漳浦比较有影响力人物的不胜枚举,比如明朝的民族英雄黄道周,清朝的两帝师,等等等,金漳浦真是人才辈出。

    漳浦清泉岩,是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她还是红色教育基地( 是一处革命文物。20世纪30年代,红军游击队在这一带活动,1937年“7·7”卢沟桥事变燃起全面抗日的烽火,国民党157师以合作抗日为名收编红三团,而于当年7月13日将其在漳浦体育场缴械,部分指战员跑到清泉岩,重整队伍,后编入新四军,开赴皖南抗日前线。解放后,清泉岩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立碑为记)。

  而生长在山脚下的帝师蔡新(1707——1799),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清朝大臣。蔡新学问渊博,才兼文武, 于乾隆元年举进士。他善于用兵,曾两任兵部尚书;他作为正总裁之一,付出十年辛劳,编成《四库全书》。蔡新历任礼、刑、工、兵、吏五部尚书和文华殿大学士,终成“百僚师长”,身居相位。)

故居呢,也被辟为“廉政教育宣传基地”。

  漳浦清泉岩,真是集人文传说、历史古迹于一身的神奇之地。

  清泉岩始建于宋代,历朝构筑不缀。嘉靖间,漳浦人陈梧再次出资重建,清代的蔡溎,蔡新兄弟也多次出资整修清泉岩(石刻地契介绍附后)。

  2005年。清泉岩摩崖石刻及造像被评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清朝乾隆皇帝老师蔡世远,嘉庆皇帝老师蔡新这叔侄两蒂师的缘故,清泉岩名闻遐迩,享誉神州!

  两帝师的家乡下布村,就在清泉岩山下。因此也让清泉岩的摩崖石刻“皇恩浩荡!”

——在一处石壁上,有“觉岸”两字,正是乾隆御笔!那是蔡新在乾隆19年时归省老母时,乾隆赐给他的。

——另一石刻,”登临驻节”,是乾隆间为大学士蔡新至此登临而镌的(石壁上刻的“觉岸”两字,正中有“乾隆御笔”方形篆印,落款有“臣蔡新”字样与其前方蔡新亲书石刻“登临驻节”,互为印证了乾隆皇帝御笔虽在,皇帝却未曾来到漳浦,而后世产生的“乾隆皇帝来过蔡新家,同游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大南坂清泉岩”的传说属无稽之谈。且不以史论乾隆皇帝“下江南”最南到达杭州,不曾到漳浦之实为据,当凭“驻节”就能断定皇帝未到此处,果真皇帝驾临,清泉岩石刻上之“驻节”应为“驻跸”矣,因前者指行者屯驻、停留,后者特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内容迥异也!)

  历代题刻的摩崖石刻中,最负盛名的还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石刻和明人陈梧的《清泉招隐八首》。

漳浦人都知道漳浦的“柯”姓,跟蔡姓是同一祖宗。

  据说这是蔡新家族有案可稽的事。原来,远在战国时期,为避战乱,蔡家躲藏在柯木林,度过一劫后,为了报答柯木的庇护之恩,特意指定其中一房子孙自此姓“柯”。

  用漳浦本地话一表达,妙趣横生——就叫做“柯蔡”的柯(柯菜,是煮菜的意思)。

  笔者也姓柯,荣幸极了,也算是蔡家的后代之一吧,谢谢祖先!

  非常感谢(非常羡慕 ,非常炫耀!)那俩儿个当了帝师的祖先,

  非常感谢满腹诗书,夺取各种功名的祖先们(据相关统计,蔡氏金榜题名自北宋始,历代进士人数合计51名,位居漳州姓氏进士人数第三),承蒙祖先们亦恩泽于笔者,尚能粗通文墨,胡诌几句。

谨以此文感恩祖先,感恩一切!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附)地契碑文

    内容如下——

  夫清泉之为佛门香火地也,由来舊矣,前乎惟诚师翁者,代有傅人,详在别録,自师翁振興遺教,为黄檗傅燈以来,歷今又三世矣,夫三世之中,淪桑海田,昔是今非者,不知凡幾,獨念师翁華生道行,间扬正宗,浦人士共见共闻之,外其慎審,付托尤越,寻常萬万者,非新承其澤,无由知师翁付俾之至意,非躬任其责,亦奚知先师受托之苦心,创业守成,浚先辉映,履斯地者,忍忘缔造之艱,承其俊者,罔念贻谋之遺,是尚可以为人子孙乎,师翁置田三石二斗五升种,为本岩香火资,當示寂之顷,召大衆曰:“清泉仍山僧经管,拮據为黄檗继脉地也,今将岩事并田园果木一切物具,付舆从孙永慧住持掌管,凡我子孙须體山僧遺意,毋得混争,此后聽永慧擇賢,子孙世世相傅可也,先师受托以来,日夜兢兢,囝敢失墜,亦于示寂時,将师翁遗产付谦承掌,择人傅授,嗟嗟师翁之嘱,先师也知明处,當可谓克绍遺微矣,先师之付谦也,恩重義长,保无自底,不数有负薪傅乎,爰自受托以来,耕烟墾雨,惴惴焉惟不克任,是懼雖敝墟折蛸,塵芜香稹,不敢轻掷,升斗以胎先人,羞谦這善守使然,亦诸佛列师,冥冥中有以默相之也,今而浚暇雲啸月,为吾事打鼓敲钟,付别人谨延,青岩,印湖,滋園诸老先生到岩照阅,将原田种叁石贰斗伍升,暨岩中一切器物,盡付继席来舟主掌,擇人付托,继继承承,振宗风而绵法派,无负山僧之托,则无负师翁先师两世相傅之苦心矣

室内底塔前洋田仲乙石叁斗,许厝坡垅仔口田种乙斗,伍升,坑仔囗田种乙斗松柏脚田种玖斗,鸟坑垅田种肆斗,崩山下田种肆斗。

乾隆九年正月谷旦,蔡溎书 僧衍谦立石

  碑侧刻:淸泉岩山界,上至崗仔岩山,下至田,东至四领山,西至岩坑,其山中山下施主有佃,栽茶杉者,公議一九分佃,栽柏木及菽树者,公議三七分,永以为例,已卯重陽立石。

(注,蔡溎,蔡新之胞兄(乾隆十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院庶吉士),为使蔡新安心仕途,他侍母不出。修养甚高的蔡溎等蔡家子弟在乡间地位崇高,他们护持清泉岩,供养三宝 在清布施土地,清泉岩寺前,还保存着由蔡溎书写的“地契”——“清泉岩传灯遗产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