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学生
很多小朋友的小学生涯是从学前班起步的,我女儿按部就班,完整度过了整个幼儿园生活。
作为一个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在送不送孩子去学前班这件事情上,我们全家认真的讨论过很多次。在确定女儿继续留在幼儿园晃悠时,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儿。当时就特别希望能有过来人讲讲经验和感受。
如今,一年级上学期已即将结束,女儿阳光健康,勤学上进,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我一直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了。这几天,在一个群里看到有家长在讨论要不要去学前班。我就想着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给大家一个参照。
幼儿园和小学处处都不同。儿歌“我的老师像妈妈”充分展现了幼儿园生活的精髓“讲故事写字画图画唱歌跳舞做游戏笑呀笑哈哈”。在小学,孩子们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女儿来说,上小学就是开启了她的“hard”模式,不过,她算是顺利地摸到了闯关的门道。
上了学前班的都说好,不上的道理也要讲一讲
不过,在谈论如何顺利融入小学生活之前,我特别想讨论一下该怎么看待学前班。
我是觉得,在选择要不要去学前班这件事情上,家长一定要在理智的情况下做决策,千万不要让焦虑支配你的行为,也不要盲目从众。每个孩子的成长进度不一样,上还是不上,都要确保是在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优选择。而且,一定要遵守一个规则,淡化学习内容,重视学习习惯,适当增加孩子的玩耍和运动时间,做好玩和学之间的平衡。
女儿幼儿园班上有32个小朋友,大班时,15个去了学前班,留下17人继续“悠哉”。(这里提到的具体数字可能不准确,但比例大概差不多。)可以说,这些选择留下的孩子家长的心都很大。我们家长经常聚在一起说的一句话就是:淡定。
回想自己觉得必须得送孩子去学前班的那个瞬间,我是处在深度焦虑之中的。那个时刻,我在脑海里演了一部连续剧,幻想了很多孩子落后的可怕场景。让孩子去学前班,是为了治愈自己无处不在的焦虑感和想象中的恐惧。
很多学前班在教学和管理方面都比照小学生的准则去要求孩子,这也是家长的最大诉求。但对于那些身心还没发育到能匹配高要求的孩子来说,不见得就能比幼儿园学到的更多。想想孩子们6个月大的时候,能坐直了,我们家长就已经欢欣鼓舞了,肯定不会要求他们立即学爬学走。但到了学习这种事情上,却开始要求孩子超前,我觉得这跟要求6个月的孩子就会爬是一个道理。
养孩子就是一个不断闯关的过程,新问题总是会出现,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也没有万能的金钥匙。最好是走一步,看一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如果仅仅是为了治愈自己的焦虑,就把孩子送去学前班,家长就会更加放任自己去当甩手掌柜,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甩给其他人。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进步往往是最小的。
人生的各个时期,它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幼儿时期,就是大树长根的阶段,扎的越深,长得越慢,以后的树木才能更加茂密葱郁。我们要学会给孩子未来的自我成长留白。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孩子在学校时的学习成绩和他未来成长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是觉得在这个信息时代,每个孩子都有必要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样他才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但良好的教育≠学习成绩,每个孩子的禀赋不一样,家长最需要做的是挖掘孩子的潜力,在他擅长的领域推动他走得更远,帮助他成长为一名快乐的人。
其实,不送女儿去学前班,并不是因为我不重视教育,相反,我想要的更多。我觉得,学前班的目的是以短期内获得明显的学习成绩为目标的,但我想给女儿的,是能让她受益一生的教育,是教给她持续的学习能力,是让她学会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学前班的目标与我的诉求并不一致。
三大步快乐融入小学生活
适应小学的纪律与规则
小学特别强调纪律与规则。当我们还在幼儿园大班“混”的时候,对这方面的担忧最多,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小学老师的严厉、怕他们在45分钟一节的课堂上坐不住、操心他们课间怎么去上厕所等等。事实证明,这种担心还挺多余的。
现在的公立小学,都很重视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在正式开学前,小学会安排2-3天的培训时间,包括引导孩子熟悉校园环境和上学放学流程、认识班级老师及同学、适应课堂节奏与纪律、学会与老师家长沟通等等。正式开学后,前两周一般不会立即开始课本知识的学习,孩子有充分的缓冲时间,逐渐去适应新环境、新老师、新身份。
这个阶段,家长最需要做好的,就是全力配合学校和老师,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比如,老师强调早上6:30到校,那就坚决做到宁愿早5分钟,也不要晚5分钟;学校列好了需要的文具的品种和规格,那就按照要求来,不要想当然带自己认为好的。这些,其实都在给孩子做示范,告诉他怎么去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
基本上,在入学一个月之后,女儿就养成了良好的纪律和规则意识。每天回家,她能及时把老师的要求反馈给我们,能把老师发的通知、试卷等完整的带回来;自己削铅笔,每晚对照课表自己收拾书包;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在学校,也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我是觉得,有关纪律的东西,真的没有必要专门提前去学、去适应,人天生都是不喜欢束缚的,越是早早地去限制,越容易有逆反心理。
保持充沛的学习热情
女儿学校中期考试时,她得了两个100,一个98。就我的观察来看,她即便不是班上学习最好的那拨孩子,成绩也不差。现在马上要期末考试了,女儿因为平时成绩不错,还有一门免考。
我在这里特意说了成绩的事情,就是大家都以这个为标准去取舍学前班和幼儿园大班。我想以女儿的成绩来说明,上不上学前班,并不是决定小学学习成绩的关键。
不管孩子考了多少分,我更欣慰的是,她身上有着一股子热情学习的劲头。有了这样的底蕴,我相信她未来在学习方面,会走的更为顺畅。
记得开学不久,女儿班里就有了一次语文测验,很多小朋友都得了100分,女儿是92分。她有点战战兢兢的把卷子拿回家,没想到我们也没有批评她,她一下子觉得如释重负。
我们帮她分析了失分的原因,一方面是考试技巧不足导致的,另一方面是有些知识确实没掌握牢固。可以说,这次考试,反倒激起了女儿的“斗志”。她决心克服困难,争取得一次100分。对她来说,学习成了一件有挑战性和有乐趣的事情,那份渴望好成绩的热情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也让我们动容。后来,又有几次测验,她真的得到了100分。那份自豪感与获得感,我相信她会记很久。而经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的自信,我相信也会让她获益良久。
我们家长在最初入学的那几个星期,尤其要注重两点:帮助孩子克服畏难情绪,不去评价孩子的考试成绩;耐心帮助建立初步的学习习惯。(如果大家有兴趣,后续我可以具体写写这点。)
在小学一年级的家长会上,女儿学校的校长也特别强调,小学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我们家长帮助孩子的出发点,也应该围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展开,而不是仅仅着眼于上了一年级是不是有个好的考试成绩。只要孩子一直是热爱学习的,一切都不会晚。要是真的失去学习的兴趣了,才是值得懊悔的。
当然,在现在的大环境下,什么都不让孩子学就进入小学也是不负责任的。我并不提倡让孩子完全是一张白纸就去上小学。但要找对学习的方法,玩中学,学中玩,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的学习方式。这种学,最好是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
有一定的识字量。我是觉得在上学前,千万不要指着一个一个的字让孩子去写、去认,这种反倒是效率最低的。哪怕你天天逼着孩子学,闹的鸡飞狗跳的,这样能认识的字,也是能数得过来的。最好的办法是带着孩子阅读(拿着书给孩子讲故事,而不是听故事),让她浸润在语言与文字的汪洋大海中。每天坚持阅读20分钟,哪怕是10分钟,一年以后,自然而然的你就会发出惊叹。咦,你怎么认识这个字?等正式上了小学,你会发现,她所有读过的书,都不会被辜负。不仅仅是认识的字多,更重要的是写作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会有突出的表现,这些能力是她学习所有课程的基础。
集中时间熟悉拼音。上了小学,拼音学习是大头,孩子们也很容易在这方面犯迷糊。在暑期的时候,可以用两三个星期的时间集中学习拼音。可以跟着一些app的课程学,也可以报个单独的拼音班学学,或者找个4周左右的幼小衔接班适应适应。不需要学的多精熟,能有个大概的认知,上了小学就能轻松跟上进程了。
让孩子从生活中学数学。前段时间刚看完两本书,叫《妈妈教的数学》《爸爸教的数学》(强烈推荐读这两本书)。书中就提倡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别把学数学局限到做题上面去。比如,去超市了解物品价格,渐渐了解小数点的概念;从买东西付钱、找钱中理解计算的意义,锻炼计算能力;玩走迷宫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玩积木或者乐高锻炼空间能力、体会面积、体积等概念。在平时生活中,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多留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这方面的玩具和游戏也很多,我也买了不少(以后有空了分享)。
其实,现在很多幼儿园也在特别认真的做着幼小衔接的工作。上了大班后,很多学校有专门的教学大纲,指导老师的工作;老师有专门的教学计划,具体实施衔接的重任。虽然幼儿园不正襟危坐的教孩子们写字、学拼音、学数学,但幼儿园都是在游戏中做了这一切。比如,女儿在大班的一整年,小朋友们都要分组播报天气和新闻。孩子们第一步要筛选新闻、了解天气变化,第二步要组织好语言、记住播报内容,第三步要清晰的讲给老师和同学听,这个过程综合起来,可以说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责任意识、语言组织能力、记忆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还对世界、国家、生活、天气有了认识,孩子们还觉得这个活动特别好玩,一个个都卯足了劲儿去完成任务。这就是寓教于乐,是适合幼小孩子的学习方式。我相信,幼儿园这种充满爱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更能长久地滋养孩子们的成长。
身体扛得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啊。
暑假期间带孩子去医院看牙,直接受到了冲击。牙医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的牙能早治就早来,上了小学再请假,可就费劲啦,那上课的时间可耽误不起呀。上了小学,可算是深深体会到了医生的见多识广和高瞻远瞩。
我这里所说的身体好,不仅仅是指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更多是强调要用心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现在有很多小朋友学习跟不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而培养孩子专注力的一个好方式就是大量的运动。在他们特别小的时候,就是不限制他们抠脚吃手,允许他们到处乱爬,容忍他们翻箱倒柜;再大点,就是带着他们玩滑梯,走楼梯,玩滑板,荡秋千,玩蹦床;再大点,踢球、轮滑、跑步、爬山,只要是孩子愿意去玩的,都不要去限制,还要起劲儿的带着他们一起玩。这些,看着是玩,有的甚至像是搞破坏,但能让孩子们四肢协调,手脑并用,既强壮了体魄,也锻炼了大脑。
现在的小学生,都要具备跳绳这项技能。即便单纯为了适应小学的节奏,家长们有必要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有意识的带着孩子们每天跳跳绳、拍拍球,早点带着孩子多做运动。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想分享一句话,养育孩子,可以借鉴别人,但没必要跟风,要坚持自己的决定。我认识几个孩子,不仅没有上过一天学前班,就是三四周的幼小衔接班都没去上,照样能在小学过得生龙活虎。
愿每一对父母都是靠谱的家长,愿每一个家庭都春风和睦,愿每一个孩子都茁壮成长。
作者:六卷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现从事编辑工作。
爱读小说,被娃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