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梨园一梦。
曲艺又称梨园行,九流之一。
本人三十四岁,听龄三十年整,记忆中四岁的时候第一次听相声,幸运闻得是侯宝林大师的《贼说话》。
当时乐不可支,偷东西本来偷偷摸摸的事,居然意外发声,而且看似荒诞的故事,在大师描述下水到渠成,自然可信。
其后,接连听到刘宝瑞大师,马三立大师,张永熙,马志明,郭荣启等等大师的作品,别人的童年是一休哥葫芦兄弟,我的童年是相声大荟萃。收音机听坏了七八个,加上爸妈结婚时候的燕舞,磁带听了不知多少。
2005年,郭德纲先生领导德云社异军突起,相声剧场化,让已经疲软到侯跃文先生在春晚都接受黄宏调侃,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之后,相声再次火遍网络以及传统电视。
而我赫然发现九几年的时候,就看到过郭德纲怹和王玥波的表演,也算是老钢丝了。
后来,用郭老板相声台词就是,观众看不下去,起义了!
之前跟本地的老先生学过一段时间,没有拜师(手残有伤,没办法打快板,只能勉强用御赐板,算是缺一门功课),而后进入一小团队,团队队长是德云社九字科学员(与董九力同时期),演出最好的时候,二十一张票价,四十二人,最无助的时候,后台九名演员,台下三名观众,还是拿的合作的茶馆的赠票。凭借一腔热爱坚持了两年多,最终,要有起色的时候,场地房东涨价,无奈各自解散回家。
其后,一直关注德云社,八月风波,打架事件,未央宫事件,咖啡大蒜,三俗争斗等等都关注评论。
回想起来,也算梨园行走一遭,说不尽人间百态,道不完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