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的二月,春寒料峭,天气还有点乍暖还寒,但就是这样也挡不住春天的到来,挡不住花开的芬芳,还挡不住泥土的清香。
瞧,小区绿化带里的冬青树不再是萧瑟的枯枝,有的已经变绿了;花池边的鸢尾花也慢慢地呈现出一片碧色。最早见到花开的地方是小区南墙上那片密密咂咂的迎春花,远远望去翠绿的枝条铺满整个墙面,突然眼前闪过几点鹅黄色。走进一看,哇!真的是迎春花开了,星星点点散落在那枝叶间,分外抢眼。
又过几天,玉兰花也绽放了,白的如雪,粉的艳丽,开在高高的树稍上,仿佛向人们展示它的高贵所在。还有连翘花,虽垂着头开在地面,但那如迎春花般的金黄色,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它低调的品格。紧接着,杏花、梨花、桃花……都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真是一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好景呀。
春天不只有花的香味,还有能够满足人们味蕾的野味。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生机勃勃、万物复苏,各种野菜也都陆续长出来了。
春天可以食用的植物有很多榆钱儿、柳花、野韭菜、野小蒜、蒲公英、荠菜、灰灰菜、扫帚苗、香椿芽、槐花等很多美味,可以从二月一直吃到四月多。
在众多野味中,我最喜欢吃的要数槐花了。在农村,街道两旁、田地边、山沟里,随处可见到槐树。槐花儿一开,纯洁白嫩,一团团、一簇簇,风吹过,远远地就闻着令人陶醉的槐香味儿了。
然而,采摘槐花可是大有讲究的。太小的不好吃,花开了又嫌大,首选的是那种娇艳欲滴,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最上乘可口。
记得妈妈说过,刚摘的槐花鲜嫩无比,最好不要隔夜就把它蒸熟。先把叶子和花梗捡出来,洗干净,乘着刚淘出的水灵灵的槐花,然后和着白面、玉米面粉(比例1:1)一起搅拌均匀即可。
面粉和玉米面也可以只放一种,根据个人口感选择。光用白面蒸出的槐花有点发粘,但很柔软。仅用玉米面蒸出来的有点散,口感略嫌粗糙。凭个人经验,觉得二合一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想吃甜的,可什么也不放,待下次炒的时候往里面放点糖就行了。若喜欢吃咸的,则可以提前洗几根小葱或者韭菜之类的配菜,再加鸡蛋同炒就成了餐桌上一道美味的下饭菜。这是槐花最经典的做法。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宜存放。一次能够蒸出好多槐花,分装成好几分,等凉透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分次食用。因为错过了还得再等一年。
现在,随着人们对吃的研究,槐花的做法也多了好几种。比如,可以做槐花饺子、槐花饼、槐花油角、槐花丸子等等。
野小蒜也是很美味的一种野味。记得小时候,物质条件贫乏,吃得最多的是一种叫“小米捞饭”的主食,和现在流行的“卤大米”有点相似,只不过得把大米换成小米。米饭焖熟后,去房前屋后或者塄上现采一把野小蒜,回来用油把闷好的小米捞饭一起炒,想起那扑鼻的香味如今还会禁不住流下口水。在当时也是绝好的美味。
在许多孩子的眼中,春天是颜色的变幻;在许多老人眼中,春天是气温的回暖;而在我眼中,春天是万物的复苏与味蕾的天堂。在一次次飘香与一缕缕炊烟中,我们开始懂得,春天,不仅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我们怀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