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是怎么来的?
我国的电都是通过发电厂来的,常见的有水力、风力、火力、太阳能发点等等,为了实现电力的四通八达,通过变压器把电压升高,电压高则电流小,损耗也会小,再通过各地的配电室进行分配到各地使用,通过地下铺设电路,传送到各家。
2.哪些城市第一批限电?
报道得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云南、广西、贵州等10多个省份都出现了限电,而且多家上市公司也不约而同地发公告“限电停产”,限电的产业涉及水泥、纺织、印染、化工等企业,并没有限制居民生活用电。
3.限电对于企业的影响?
国家在9月是实施限电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寒冬,9月的中秋,10月的国庆,双11的预售,所有的工厂应该忙疯的状态,此时却全部【冷】下来,本来受疫情影响,很多在2021年,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每年的也就那几个节点,迎来产量的激增,却反而遭受着限电停产的打击。
限电之下的限产:由于产量的减少,导致各企业项目进度缓慢,资金赤金,结算周期延长,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倒闭。
限电之下的裁员:限电调控后,物料的减少导致人力资源成本的富足,影响就业率,导致大规模失业潮的来临。
4.国家为什么限电?
危机四伏,究其原因是为了活下去
1)原材料进口,大宗商品涨价,电厂生产一度赔一度
我国自主发电的能源是否能供应全国人民用电,实际上是不能,我国连续10年电资源使用率逐年增长,那么就需要依靠【煤】来制电,而大部分的煤炭是依靠国外进口,随着进口需求量的不断攀升,导致原材料的价格逐年增长。
2)降低火电生产,实现电力产业转型
国家的政策是经济的风向标,【短期内】,如果加上碳税、环境税等,煤炭的价格应该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成煤电厂的转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长期考虑】,为了减少能源损耗,不依托进口,减少环境污染,国家加大促进绿色能源产业的转型,使得煤炭价格降下来,减少内部损耗。
3)保护企业,避免严重内耗,生存下去
疫情之下,中国是第一个控制住疫情的国家,国外所需物资大量从国内进口。但中国不享有定价权:比如,国外进口100元,国内出口卖200,涨价到150,国外疫情过后,需求增加,国内订单量暴增,国内面临着狼多肉少、内卷严重、拼命互相压价的局面,出口依然会有人卖200甚至更低,这样的局面就导致了国内的经济通胀。
可怕的是:等到疫情结束,甚至疫情未结束,资本市场撤走,面临的是原材料的囤积,高价买进,制造出来,底价卖出,国外资本市场既赚到了原材料的钱,又赚到了老百姓的钱。让中国的经济走向衰败。
未来国家的经济一定会复苏,市场一定会慢慢好转,身在中国,中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企业和老百姓,你看,孟晚舟就是国家尽力挽救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