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18年9月6日“崔律·100天精力和时间管理训练营”第5.4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按群组和重点目标,再调整类别。
<实践日志>
1.我在本讲中学到的点:
今天的内容很多,启发也很多,听的时候有很多话急着想说,现等到晚上急的心情没了,不过内容却沉淀了。
1-1》触动最大的是崔律对群聊的回应,可能是我一直的观念问题,群信息的消化一直是我的难题,今天听了崔律的定义:群内的小伙伴就像一个班的同学,应该是互相有联结的。才突然明白过来,任何事其实赋予它不同的意义就会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我觉得它费时就会去拒绝它,但转变想法,把大家就当是一个班的同班同学,那就是开放的迎接它,靠近它。
1-2》12个大类6个小类+兜底类别+特殊项“漏记”:常用项目大小类不超过72项。
按我的记录,72其实已足够多了,但今天听崔律说了“兜底类别”,这就像万能胶,就像?+一样,应对突发事件,这真的太贴心了。而“漏记”这个,就像“空”,初始阶段绝对是一宝,哈哈。。是重点关注的宝宝。
1-3》重点监测目标放在大类,特别是一些黑洞时间。
2.我在实践中的亮点:
找到了两个记录时间软件的平衡点,于是决定下载aTimeLogger。在一年前下载过这个软件,用了一段时间有较多纠结的地方于是放弃改用爱今天,所以当用原邮箱登陆时出现忘记密码,本想放弃,最后还是耐着性子弄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可以上后发现有当初的记录,而今天刚好听小伙伴说需要重新设才可以有群组,于是果断重新来一遍,新的学习、新的感悟。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5.[学霸题]:在上班路上学习。你认为算“交通”还是“学习”?为什么?
我的选择是交通,因为我是开车,如果坐车可以解放双手的话就会选择学习,我喜欢边听边记录。开车的主要精力是用于路面情况的,其实能听进去,记下来的内容不会很多,我早上就是这个情况,听的当时很激动啊,很多话想说,但没法及时记录,所以只好用录音把自己想说的记下。但总的来说,没能当场互动还是有点落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