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这是瓷心鱼的第15篇推荐。
一、关键词:思维稀缺。
网络上有人观察过某些飞机乘客的行为模式,发现这样的一种现象:坐在头等舱的乘客普遍在阅读书籍,乘坐公务舱的大多在用笔记本电脑处理工作事务或者读书,而经济舱的乘客普遍在看报纸、玩平板或者聊天。
在机场也有些景象:在贵宾厅里面的候机人员大多在看书,而普通候机区的人们更多的是在低头玩手机。
那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这些现象又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悟?
请以此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禁止抄袭...
哈,开玩笑。
言归正传,针对上边说的这个现象,有人做了另外的解读:他将飞机的三种舱位,对应为了三种思维方式,即头等舱对应战略思维也就是富人思维,商务舱对应管理思维,经济舱对应稀缺思维。
这位作者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分析了这个现象,那么具体内容是怎样的呢?
请看今天推荐的这篇文章,《思维稀缺,是一切稀缺的资源》,来自“极物”公众号,具体地址:http://mp.weixin.qq.com/s/hBPfhk01s-UY-_Wa-cD1Ng
二、精彩文摘。
1,很多时候,认清自己和他人的差距,才能更好地进步。
2,想活成什么样都是靠自己的,跟环境确实有点关系,但是环境绝对无法去决定一个人。能决定一个人未来会怎样的,只有他自己,或者说只有他的思维。
3,那些很厉害的人,不是活在当下的,他所有的努力或者付出是为了未来的自己。
4,将飞机的三种舱位,分为三种思维方式,倒是更容易让人理解。头等舱对应战略思维也就是富人思维,他们很有大局观,利用一切时间和条件,发现机遇或是让自己成长;商务舱对应管理思维,他们的管理意识体现在,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上,他们会争分夺秒的工作和合理休息;经济舱对应稀缺思维,他们大多只关注眼前,又有些惰性,做事拖延。视野不够开阔,总是尽可能的利用时间来休息娱乐。
5,在这个“拼爹”的时代,有个令人不服却普遍接受的观点:“你爹给他爹打工,你以后也给他儿子打工。”
6,你的出身对你的未来最多就能达到影响的作用,你的思维却能决定你未来能走到哪一步。看着如今碌碌无为每天负能量的人群,稍微了解便能发现,都是一群有着稀缺思维的人。
7,拥有稀缺思维比成为穷人还可怕,因为穷人尚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自己想变成的人,可稀缺思维的人却永远在忙碌,毫无成就,怨天尤人中恶性循环。
8,《稀缺》一书中所说:“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
9,摆脱稀缺思维的方法:
(1)定一个长期目标。一定要是自己心里最渴望实现的一个目标,不要想一些万一实现不了怎么办的负面思维。需要长久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会培养人的毅力和规划能力。
(2)提高行动力。你的生活不是靠语言创造的,要靠行动,发觉自己哪里的不足就立刻去弥补,不要让到时候再说这种想法充斥,因为“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3)利用碎片时间。工作后很难有大块的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坐地铁,等待吃饭前的时间都可以利用起来,哪怕只是看了几页书,请记住积少成多这个词。
(4)开阔视野。把关注点从眼前挪到稍远一点的未来,在做一件事或选择一份工作时,要想的不是对现在的我有帮助吗?而是要想这对我未来有帮助吗?防止自己进入管窥状态。
(5)不断审视过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头看看,自己过去的一些决定是否出现偏差和错误,如果有就立刻改正,并总结经验,防止自己调入死循环中。
(6)不要盲目乐观。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很好,衣食无忧所以你无需考虑改变自己。这种安逸的环境会给人一种“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安逸感,容易让人错误的理解安稳这个词,真正的安稳不是你工作稳定,而是在遇见任何突发事件你都有解决它的方法。
(7)多看书。虽然这个词已经烂大街了,但我还是要说。多看书真的会让人不一样,看的书多了思维会被影响,也会让自己认识到更多没接触到的世界。有时候一些书里的生活,真的会唤醒自己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事情。
10,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三、名词注释。
1,稀缺思维:稀缺心态,又称“稀缺俘获大脑”、稀缺思维,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种稀缺心态,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当我们的大脑被稀缺俘获的时候,我们会专注于解决目前的稀缺状况,这样会导致两个现象:专注红利和管窥负担。
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缺钱,就会被一些促销信息干扰,买回没用的东西;觉得自己缺事业,急于一飞冲天,便被假广告迷惑;觉得自己缺感情,急于嫁出去,就会陷入失败婚姻……再比如,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的人,会熬夜学习或工作,导致第二天精神不好,反而影响效率;内心寂寞的人渴望交朋友,却因此变得敏感,事事察言观色,反而影响了正常的交际能力。
有这样经历的人,不乏头脑精明者。如此犯糊涂,其实就是“稀缺心态”在作怪。
2,《稀缺》:《稀缺》是《思考,快与慢》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最推崇的行为经济学新作,它旨在揭示稀缺心态的各种复杂成因,并提出以“余闲”牵制稀缺的应对之法。所以,只有对“带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我们才有可能从稀缺走向富足。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 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3,吉格定理:除了生命本身,没有任何才能不需要后天的锻炼。
提出者:美国培训专家吉格·吉格勒。
点 评:才能的养成需要后天的努力。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4,吉格勒定理:设定高目标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提出者: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
点评:气魄大方可成大,起点高才能至高。
不少人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但是,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为什么?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敢为自己制定一个高远的奋斗目标。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个认定的高远目标,他将一事无成。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
欢迎订阅公众号:瓷心鱼笔记,微信号:cixinyunote,周一至周五更新。注:部分内容及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