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书总是这里放一本,那里放一本,于是我决定给他在网上买个书架,我帮他选了一个评价比较好的,让他自己选了个喜欢的颜色。今天正好到货,给老公打电话,让他晚上拉回家。
拉上楼的时候9点了,儿子作业早已完成,我看了看安装视频并不难,就打算让儿子和我们一起安装。儿子刚开始在看手机,叫不几遍没动静,我说:“儿子,这个书柜是给你买的,我和你爸爸也没有安装过,没有经验,你也过来帮忙一起装吧,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嘛!”小家伙过来了,看了几眼安装视频,就开始动手拧螺丝了,我有意识地让他多动手,我只负责扶着。老公看到我俩在安装,坐到了一边,我就想着怎么趁着这个大好的时机,让他们能够共同干好一件事,拉进一下亲子关系。突然,我就打了三个喷嚏,借此机会,我赶紧说:“哎呀,我今天感冒了,真难受,老公,你和儿子先一起装吧,我去沏一包板蓝根。”
书架装着装着又装错了,重新卸掉,要再装一遍,老公就说:“算了,不装了,明天再弄吧。”儿子不愿意:“不行,今天晚上必须装完。”是不是超级认真?我心里很开心,就见缝插针地夸儿子:“儿子,你今天第一次装书架,就这么能干啊,比妈妈强多了,妈妈特别高兴,生儿子就是比女儿能干。”也不能光夸儿子,还要夸夸老公:“我们家的两个男人真能干,儿子,老妈有福气!”
转眼就到十点了,老公再次提议让儿子去睡觉,他自己装,儿子依然坚持要装完再睡觉,还说书架是他的,他一定要装完。
我发现,通过装书架这件小事,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很多优点:动手能力,有始有终,动手动脑,配合协作,责任感。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夜晚,还增加了孩子的生活素材。
家长们有时候总是张口就说,孩子太马虎,太不认真了。殊不知,你使用这样的语言去评价孩子,时间越长,孩子就会离细心、认真越遥远,这就是“贴标签”效应。
家长们有时候还会说,孩子太懒,什么活都不干,那是因为我们很少把这样的机会给孩子,不相信他们能干好,从没有刻意地去培养过他们。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能看到孩子的优点,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并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帮助孩子改掉身上的缺点,注意这个词哦,是“帮助”,而不是希望孩子“自我成才”,把孩子和问题圈在一起,这样做的家长无异于“赌徒”。
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还要培养一个懂得心疼我们的孩子,那么就一定要刻意地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王院长说过,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那就使劲往这个方向去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