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戏剧名作,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女儿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成功演绎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一美好愿望,侍女红娘的名字因此逐渐替代媒婆(以说合婚姻为职业的女性)成为婚介的代名词。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诱发了之前长时间积留下来的问题,大量的大龄青年面临无法解决婚姻问题的窘境,于是诞生了婚姻介绍所。
1994年,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婚介行业依靠互联网可以突破原本的地域限制,网络婚介机构得到快速发展。
从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可以了解到,目前全国共有2万多家传统婚介机构,从业人员20万,另外有网络婚介机构约6000多家。
第三方调查机构艾瑞咨询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在2016年,平均每月,中国有1659万人会登录婚恋网站。他们的年龄主要在26到34岁之间。这些怀抱期待的男女,为婚恋网站贡献了超过2亿的APP装机量,每月超过2.7亿的点击量、1018万小时的浏览时间。
网络婚介机构的婚介平台只是在给有求偶需求的男男女女们提供一个相识的平台而已,因为流量巨大,骗子、传销组织等也利用了这个平台的方便和寻求相识异性这些人的这种心理,进行各种各样的行骗活动。茶托、酒托、业务推销、网店微商、借钱、甚至传销,各种各样的骗术令人防不胜防,对希望通过婚恋网站结识另一半的青年男女造成巨大困扰。
2016年底,艾瑞咨询调查了1438位婚恋网站用户,他们对婚恋网站的满意程度,都低至百分之五。但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缺少认识异性的机会,仍有超过六成的用户愿意为网站付费,因为生理的需求和现实的压力巨大。
难道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了吗?
《西厢记》中,张君瑞对崔莺莺一见钟情,是源于崔莺莺姣好的容貌,也是单方面的,两个人真正开始结识始于相互吟诗,因为认识上的一致进一步产生爱慕之心。
婚恋平台之所以骗子多,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往双方都是通过网络联系,对对方真实的生活难以判断,所得到的信息都是单一来源且难以考证,作为第三方的平台没有(无法)对每一个注册用户进行认真审核把关。
人们常说恋爱有几步曲,从相互认识,愿意交往,话题逐渐深入,共同参与一些事情,从容貌的认识到最后心灵的相通,也只有双方达到心灵相通而结成的伴侣才能持续和长久,一些因为物质或者其他原因而结成的伴侣生活往往不尽人意,除非后来他们在心灵上越走越近。
梁文道曾经讲过很多关于书和书房的故事,他说过书在空间上面体现出一个人的灵魂,他的兴趣、他的嗜好、他要隐藏的东西都在里面。他还说过一些人不愿意让别人进自己的书房,表面是怕人借书不还,其实内心深处是不愿意人家从书架上的书看到自己的内心。
人可以用说谎的方式掩盖自己内心的想法,但是他读过的书却能反映出他的内心。尤其是一段长长的阅读历史,就是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变化的轨迹,这是无法造假的,他的未来可以重塑,但是历史无法更改。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一个场景:一个人在津津有味地谈到一本书的情节或者人物时,当观点一致时,你不由自主一叠声地说对对对,而当你的看法不一致时,你为此与他发生争执。对一本书的认识一致很容易,但如果你和他人共同阅读过多本书,且观点一致时,那你们一定会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就此成为好朋友。
在“书之媒”这个平台上,我们将逐步建设多个子栏目,其中就有作为第三方的读者阅读档案,也会有书友栏目,以及可能开发的婚介栏目 —— 基于大量阅读记录的数据库,为平台上的书友进行匹配。“书之媒”既能将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也能够将读者与读者联系起来,这样不但读者和作者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而且也为读者与读者之间提供了一个相识、相知的空间。这种相识不同于交友网站或婚介平台的那些相识,这种相识是建立在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多本书)的,共同认可同一种价值观基础之上,可以直达读者内心,直接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书之媒”不是要为所有的适龄青年提供婚介服务,而是为热爱阅读的群体提供服务,“书之媒”不能保证杜绝骗子,但是可以通过提高骗子行骗的门槛而减少骗子,而且在引导骗子读书的过程中,或许有一些骗子因为阅读而幡然悔悟,改邪归正,那么这是更大的一件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