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五四青年节,单位团委搞了一个主题演讲活动,主题设定得很好,紧密结合当下的中心工作,更是行业的热点。但场上演讲的效果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几乎都是人手两张稿子,拿着稿子念。文章没有观点、标题不吸引人,声音和文章一样平铺直叙,惨不忍听。终于看到一个没有拿稿子的上场,废话先说了一大堆,什么没准备什么接下来随便说说自己的观点,到他下场时我真是佩服他,因为他真的做到了随便说说。
有一个新提任的青年人也是拿着稿子念,下台后跟我抱怨说原来只说写一篇文章,没有说要演讲,各种仓促。望着这个我之前有大力推荐的年轻人,我替他惋惜错过了向领导向同事展示自己的绝好机会。
听完五个演讲,终于忍不住提前离场,对我的时间适时止损。
写作和演讲,早已是工作中隐形的翅膀,掌握了这两项基本技能,如虎添冀不是一个比喻,而是一种不容小觑的力量。而演讲这门手艺,是最高效的沟通之一,更是展示自我的最好营销手段,没有之一。
02
中午正准备午休,闺蜜打来电话,虽然隔空,但仍然能感受到电话线那端朋友掩饰不住的喜悦与兴奋之情:亲爱的,今天早上,我在每周的职工例会上讲完话,职工们自发欢欣鼓掌呐!”
“你都讲了啥?”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
电话那头,朋友娓娓道来。原来,她把脱产外出学习两个月的心得以打动她的4个细节用四个故事作了分享,这四个故事是一张卷子、一张清单、一把金花、一次PK。
一张卷子她讲了入学当天就考试的紧张惶恐的心理,一张试卷考出了自己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考出了自己的苍白,道明人要加强学习并且终身学习。
一张清单讲了学习期间教室后面的日常考核表,上面有出勤记录、发言记录等,最后根据得分评选优秀学员,道出要加强对自己言行思想工作上的考核,结合当下要求强调作风纪律。
一把金花讲了自己参加班级破冰活动时的小组名、口号,初听到名字大家都笑,但最后阐述内涵后大家都拍手称赞。金花的由来是以自己队员的名字命名,队标是扑克牌里的三个A,金花里最大的,把三个A巧妙创意画成三个人组成一个众字,小组口号是“山高人为峰,金花我最大”。两个月下来,其他小组的组名连自己的组员都忘了,惟有金花队声名远播,道出工作要有特色要有创意更要有团队意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所向披靡。
一次pk讲了自己代表班级出征,参加校园的汇报演讲获得一等奖的过程,这个过程里见到对手、指导老师、协作放PPT的小伙伴、组织者的用心,道出工作要敢于担当,要勇于承担责任,只要接受任务就全力以赴,强调工作上的敢干能干会干。
朋友说,我讲话没用稿子,之前有准备讲话提纲,但讲的时候一个字都没看。
一通电话,给我也上了一课:工作例会可以这样讲!
03
正式演讲在台上拿着稿子念被嫌弃,例会布置工作脱稿演讲30分钟故事赢得掌声。
谁会被记住,一眼可见。
有人说会讲道理的人,永远打不过会演讲会说故事的人,可见,会演讲已然成为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手艺。
罗胖以前在逻辑思维里也讲过,历史记住的往往是一门手艺。他举例《水浒传》里活得舒心又有比较好的下场的不是宋江、李逵,而是神医安道之,兽医皇甫端,刻字匠金大坚,会唱歌的乐和。他们都是手艺人,以不同的技能分别投靠不同的部门或官僚得以好活。
一个人留给历史的背影,往往真的不是组织内的身份,而是他的手艺。比如杜甫,我们记住的都是诗人杜甫,而不是工部员外郎。
前一阵,微信里有一篇很火的爆文叫《保持随时离开体制的能力》,离开体制的能力,你具体哪些?如果离开体制内,你要创业,你要去说服别人和你一起干事创业,说服别人相信你的判断,说服别人为你投资。每一步,无一例外,都要应用到演讲的能力。
正式的“演讲”不是每个人每天都会遇会,但生活中的演讲是无处不在,凡是一对多的简单表达,本质上就是演讲,这种“演讲”技能可应用到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04
演讲,一对多简单表达的能力,你具备了吗?
如何快速掌握演讲这门手艺呢?我想首先我们要明白:凡事,欲速则不达。演讲,是一个慢功夫,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去了解关于演讲的基础知识,让自己对演讲的有个框架性的基本认识。
什么是演讲框架性的基础知识?
——如何构建一个好的演讲,如何把一个观点讲得有趣,如何设计好的开头和结尾?。
下面,由我逐一例举:
如何构建一个好的演讲?
一个好的演讲,像是带着你在观点的海洋遨游,让你从一个演讲里收到来自对工作或生活的启发。
一个好的演讲由3个部分组成:坡道、观点、甜点。
(1)坡道阶段,一般要回答听众三个问题:
第一个,要讲啥?
第二个,和我有什么关系?(受众分析)
第三个,为什么是你讲?
(2)观点部分,记住一个观点就够了。
几分钟或者15分钟的演讲里,你让听众去接受两个观点的PK,显然影响了听众的体验,人们更愿意听到一个清晰的观点和一些可以实操的方法。
故事再多,始终都只能围绕一个观点。
观点复杂,可以有3个分论点,但不要超过3个。因为这是大部分人的记忆局限。
(3)甜点部分,就是你吃完大餐,需要吃个甜点收尾,给听众心理奖赏。
就像我们去吃西餐,最后一道一定是甜点,这跟我们吃中餐,老板最后总会上一盘免费水果一个道理,让顾客念及他们的好。
如何把一个观点讲得有趣?
五要素:主题金句、案例、数据、比方、幽默。
五个要素不一定要齐备,要根据演讲的具体内容来设定,一句话,效果怎么好咱们就怎么来。
如果把今天的文章看成是我的一个演讲,那么我们来解构我是否应用到了这五个要素。
金句:会演讲,是你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手艺。
案例:单位组织的演讲VS朋友工作例会上的演讲。
数据:这篇文章里数据不多。
比方:写作和演讲,是工作中隐形的翅膀。
幽默:幽默不足是硬伤,这篇里暂时没有幽默的部分。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
在明白如何设计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名词叫峰终定律。
当你去判断一次旅行好不好玩,一个party是不是有趣、一部电影是不是精彩,你并不会把它所有的瞬间各自评分,求得均值,你只会把最嗨的点和最后的感受提出来,基于这两点作一个评价。顶点和终点对于一个事情的体验最重要,这就是峰终定律。
理解了这个概念,我们就理解了如何设计好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不要瞎谦虚。像案例1里我的同事,上来就说我没有准备,我今天随便说说我的观点。请问你为什么不好好准备,我可是准备好了来听你演讲呢?为什么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你尊重自己上台的机会,尊重专程抽出时间听你演讲的人了吗?
演讲的开头要用好三板斧,让人“哇一下,哈一下,嗯一下”。
哇一下,就是有个惊喜。
哈一下,就是有个段子(要和主题相关,或者和自己、听众有关)
嗯一下,就是说一两句让听众内心很认同,有共鸣的话。
实在没有出彩的开头,就直接开门见山。比如:
“今天,我想给大家讲讲做读书笔记的三种方法。第一,第二,第三……”
演讲的结尾也有三板斧:重复、升华、指示
板斧1:重复你在开头提出的观点。
板斧2:升华结尾。柴静在央视时曾做过一个主题演讲《认识的人,了解的事》上最后一段,我认为是非常经典的升华,那篇文章整个结构也值得学习。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能够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板斧3:清晰地给指示。
这一个方法,白岩松应用得最驾轻就熟。
他在《人格是最高的学位》里演讲结尾时说:
听多了这样的故事,便常常觉得自己像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外表看上去也还饱满,但肚子里却是空空。这样想着就不免有些担心:这样怎么能走更长的路呢?于是,“渴望老年”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发苍苍或身份证上改成60岁,而是如何在自己还年轻的时候,能吸取优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种种优秀品质。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再然后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在《幸福》的演讲辞里,他这样结尾:
“很快这一年就要过去了,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的那顿饭没吃,鞭炮没有响起,饺子没吃,这一年就算没过去,那总得记住一点什么是吧,我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梁漱溟老爷子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他说人这一生啊,总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顺序是不能错的,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要解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
05
演讲是一种表达的艺术,会演讲是一门现代人必备的手艺。
写到这里,如果把这一篇算作演讲辞的话,如何结尾呢?(重复、指示)
帮你学到会演讲的这门手艺,提高自己演讲能力的三个步骤,你get到了吗?
首先,构建一个好的演讲。
其次,试着把一个观点讲得有趣。
第三,按照峰终定律设计好的开头和结尾。
当然,正式演讲时开头和结尾部分肯定要改一下,可以更碎一些,多用短句更利于口头表达,内容肯定也要根据时间进行一下删改,否则太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