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Y送给师傅件衣服。
诱导是,朋友说起来这件男装太难看。
师傅本人的说辞是:从来不接受任何人的心意、礼物以及赠品。师傅要求退回,反正他也不穿。
这样的情况就让Y心里很不舒服。同时,她告诉师傅说,退回我,以后见面就是陌生人。(Y想用激将法在迂回,谁料到她心虚了。她又考虑到师傅的真实感受,她怂了。行为上接受了师傅的退回心意,但内心却受到了小小打击)
Y想:不就是送给你个不值多少钱的小礼物啊,又不是几百几千的,让我送我也未必出手嘛?干嘛送我点点心意,师傅要如此对待呢?难道嫌弃礼物轻,不值钱?这也就是我的点点心意而已,没有其他意思啊?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送出,我们觉得认为不错的,一点点心意罢了。未必真的理解当时人的真实需求。也许,礼物虽轻,收礼之人心甘情愿接受那也无所谓,但心里抗拒接受礼物的事实,那这个礼,岂不是双方的负担呢?所以,送礼时千万不能一厢情愿地不了解当事人需求的情况下无厘头的送出。
晚上,计划让儿子练习半小时字体。妈妈猜想他意识是不愿意练习的,所以潜意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拿上笔和本子带我们小家,回来了他什么也没有拿。我就反问到,你不是要妈妈陪你练习嘛?你的本子还有笔呢?他答,忘记了。妈妈来小家的时候就提醒你,你确定去练习了嘛?不在爷爷院里玩一会了是吗?是的,爸爸说让你陪我练习。你在听爸爸话是吗?妈妈问你呀,练习是你想练还是为了迎合老爸的意思呢?儿子无语,我大概已经知道儿子的想法了。
关于教养,哪些事应该管,哪些事不应该管?
现在很流行一种说法,说不要过分管束孩子,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
这说法不是完全没道理,但什么事可以不管,什么事必须要管,却是为人父母应该明确知道的事。
对仅限于个人空间的行为,比如孩子自己玩土玩水滚一身泥,可以不管,因为无论孩子的行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都是你和孩子的事,你们可以独立承担后果,所以你们有权决定做还是不做。
对于可能给周围环境造成困扰的行为,比如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吵到旁人,随心所欲想拿什么就拿什么,一定要管,因为这些行为造成的后果已经不是你和孩子可以独立承担的。当周围人都在无形中承担孩子行为造成的后果,你怎能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呢?
对于自己的行为,如果孩子已经知错,请保护他的自尊,温和地告诉他下次注意就好。
如果孩子犯了错而不自知,请避开旁人,严肃地指出来。必要的时候,适当惩戒很必要,不要以孩子不懂事为名,放任孩子继续不懂事。
就像卢璐说的那样: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静待花开固然美好,前提却是有人为小树剪过枝、施过肥、浇过水。一切就绪,方能静待花开,否则,就变成了守株待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