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起,云飞扬;赏花时,晋祠艳。“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美丽的5月,我有幸遇见了你--晋祠公园第四届牡丹游园会。
晋祠公园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桐叶封地,三家分晋,空气中弥漫着些许历史的气息。东对碧水莲塘,西靠晋祠古建,南北两翼,连接着千顷稻田。晋柌大米便产自这里。
牡丹园位于公园的中部,面积10余亩,种植牡丹7000余株,260多个品种,每年5月1日前后开花,花期十五天左右,吸引着人们竟相前往,接待近20万游客赏花,其中不乏慕名远道而来者。这里虽不及洛阳、荷泽的繁盛,甚至也不及双塔的久远,却是目前太原地区品种最多、面积最大的牡丹园,也是免费供游客参观的“大花园”。
牡丹又名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花,属毛莨科牡丹属,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原产于我国,分布于陕西,河南,山东等省。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花被称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晚唐诗人皮日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唐代诗人李正封《咏牡丹》“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天下真花独牡丹”。“花开富贵”寄托了人们多少期盼。
明人王象晋说,牡丹在“秦汉以前无考,自谢康乐始言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而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则此花之从来旧矣。”谢康乐即是中国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可以想见我国人民认识牡丹、种植牡丹当在秦汉之前。唐代牡丹“以花闻天下”,是皇宫中的珍贵花卉,唐玄宗曾在骊山专门开辟了牡丹园。他在兴庆宫沉香亭前种牡丹数株,花开时与杨贵妃欢宴花下,命诗人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供“梨园子弟”演唱。李白奉诏,即兴挥笔,写下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以牡丹来比喻杨贵妃的美貌。武则天曾经怒贬牡丹的故事也广为流传。“春城无处不飞花”的洛阳,种牡丹、赏牡丹,成为一时的风尚。当时花市盛行,每当春暖花开,一些豪门贵族就举行花卉比赛,牡丹是竞赛的主要花卉,并在市井处进行交易。白居易有一首《买花》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花市的盛况,“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世人盛爱牡丹,周敦颐如是说。蒲松龄的《葛巾》和《香玉》甚至将其幻化人形,走到人间。
人如海,花如潮。海棠、榆梅、连翘、紫藤、碧桃、玉兰、丁香等各色花草也竞相开放,争奇斗艳,香气袭人。蜜蜂彩蝶飞舞,行人目不暇接。穿行在花海之间,领略着古建筑之美和馥郁浓香。雍容华贵真君子,国色天香俏佳人。观之令人忘俗。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相机,拍下了这精彩的瞬间,花开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