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来的认知当中,你是如何定义“努力”的呢?
是否是定下了目标,定下了计划,就拼进全力去做呢?是否每一件事情都使出了劲去做?是否只要花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是努力呢?
《精进》中对“努力”是这样下定义的: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试多方面上,而好在策略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这样定义的“努力”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流派的成长型心智这一观点上的
什么是成长心智?
成长型心智认为:有些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
拥有成长型心智的人会拥抱挑战,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认为努力可以让自己获得进步,善于从批评意见中学习,从别人的成功中学习或收到极力,习惯用“我是否变得更好了?”“我是否赢得了更多的挑战”来自我评价。
因此,努力要从转变观念开始。
如何转变呢?
《精进》提供了一个办法: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那些地方需要提高”。
转变观念不是转瞬之间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坚持实践。
那么,努力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策略呢?
原文是这么说的
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是一个策略方向,具体的又该如何去做?
在社会对多面人才需求的当今,文中也提出了“T”型人才这一观点。有别于对多面人才的理解,这里的“T”型人才,先画的是一竖,而非先是一横。
即是先拥有自己突出的“长板”,而不是去把“短板”拉长。
要做些什么才能让自己拥有突出的“长板”呢?
1.专注一个领域,发展自己的强项,并且寻找和结识与自己能力互补的人。
2.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不要当“差不多”先生
3.不要凡事追求完美,每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要敢于取舍
4.为自己设计不单一的挑战,激发潜能;并且增加自己学习的必要难度
5.因深入才培养兴趣,因努力而热爱
深思过后,我还是比较赞同以上观点的。
若是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以及各种内容知识的接触面的话,我难免会以“偏科”来做出评价。可是在仔细考虑过我们现在教育体系学科知识的分界之后,我却不这样想了。在当下这个学科知识学习体系的情景之下,优化和发展自己的强项,确实会被认为“偏科”。
当下教育理念为全面发展,在学习学科的基础知识上来说,没有什么错误,可是,在进入更高程度的领域之后,再讲全面发展,难免会让自己已经拥有的“长板”优势,被拖累。再者,随着对各种知识的深入了解之后,我发现总会有覆盖和重叠的地方,因此,当某一领域进入到一个地步之后,必然会牵涉到其他领域的知识,那么又何来“偏科”这一说法呢?同时,也需要认清,太过于沉浸于自我的世界当中,没有和外界的连续接触,最后发展出来的“长板”优势,会跟外界断层。
再有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与其把时间花在修补短板上面,不如专注“长板”,而把短板的部分,去寻找一个可以和自己互补的人,在经济学上来说,是对资源配置的一个优化选择。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不要凡事追求完美这一观点。
在求学时期,我曾经接触过一个观点:学习某学科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水平就足够了,因为你在以后的生活当中用不上它。在我看来这就是文中所提的“差不多先生”,如果凡事都是“差不多”就行了,那么很多事情我们去做,去学习,都是浅尝即止。比如EXCEL的使用,会用一些基本的公式就差不多了。那么你如何知道,深入掌握之后会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便利呢?恐怕永远不会知道。更遑论去专注一个领域?
同时,也只有把事情做到极致,在一个领域专注下去,才会真的发现自己是不是感兴趣。文中对兴趣的重新定义,然我感受颇多,结合自身来说,很多事情都是听说了,看到了表面,会感到兴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没有继续的去做。兴趣永远停留在表面,而更多的时候,是面对一些痛苦的事情,不得不去做,也是机械式的处理,没有更深入的想要去了解。因为,我不停的和自己说:这不是我的兴趣,我不喜欢。
然而,真的是这样嘛?我不喜欢的是这样机械式的行为罢了,而我了解的也是这样机械式的东西罢了。真正的内在,我并没有去挖掘,而是犹犹豫豫,想要提升,却又和自己说不感兴趣。
那么这里就放弃对“兴趣”执念。先去做了可好?提升自己对这个专业领域的“浸润”深度,把它的样貌全全全面面的了解,把知识的学习当做技能的提升,它未必不会成为我的“兴趣”。
至少,对我来说,在目前的知识领域,我认为我可以努力,可是我确实是在进行一种没有策略的努力,我同时想做很多事情,各种事情分配掉了我的时间,到最后,我会给自己找理由:看,我就是没有时间。
我认为我是缺少勇气,取舍的勇气。整本书我已经结束了阅读,我想我有时候跟随主流,并不是因为我喜欢它,而是我不想被放弃,这个时候,我也许要开始学会放弃跟随,放弃跟随也并不一定会让我被抛弃。而另一方面,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我原来认为的完全不一样,也许深入下去,会有更广阔的视野。
2017,跟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
参考引用资料《精进》 作者 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