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到忘记了自己为什么买这本书,偶尔的雄心壮志也是有的。
“充满崇高的理想主义,并且生动地描写人类,获得深刻的共鸣”而被授予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罗曼罗兰生活在法国最激烈动荡的历史时期,一生追求人类生存的真理,探索拯救人类精神的方略,成为当时的指路明灯。
作者用整部书描写了一个音乐家的一生,对“生命力”的歌颂是作品的核心和灵魂,将贝多芬的音乐精神和“力”的特质融于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性格之中。
“对自然音响的细腻描述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最具艺术特色的地方,为作品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由于相隔的年代太过久远,其中的很多东西无法引起共鸣,在看的过程当中,最吸引我的就是书中那诗一般的意境了,那种细腻让你享受着,回味着,慢慢变成了美妙的音乐,久久地回响……
摘录一段:眼前的这条河睁着灰色的眼睛,披着浅蓝色的外衣,任凭它细腻而清晰的线条,妩媚的姿态,轻柔的动作,在美艳的城市里懒洋洋地伸展着;桥梁是它的手串儿,纪念建筑是它的项链;它宛如一个美女般冲自己美丽地微笑……
他就是那个听着群鸟歌唱的孤独的森林,像传说中的隐士一般,在神奇的歌声催眠下,任凭悠悠的岁月,慢慢抵达生命的终点,却始终保持着二十岁的心境。
书中大篇幅的描述很多很多,描写自然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全都是及其细腻的。
当然,对于这部著作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
于我,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