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君主之位,应该如何做?”
安祥舒缓沉静,柔和有节制,胸有成算,善于给予而不与臣民争夺,虚怀而有平常之心,以公正处理事务。
君主如何听取意见呢?”
太公说:“不能什么都听取胡乱地承诺,不能因意见不合自己心意而拒绝听取。轻易承诺就失去了原则,拒绝逆耳之言,就堵塞了言路,堵塞了自己的视听。高山仰头看,看不到它的极顶,深渊测量,测不到它的深度。高度的智慧,源于极度的公正沉静
文王问:“君主如何洞察天下呢?”
太公说:“眼睛贵在能看清事物,耳朵贵在能听进意见,心贵在有智慧。用天下人的眼睛看万物,就能无所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听取各种意见,就能无所不闻;用天下人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象车轮的辐条集中到车轴一样,天下人的视听所得集中到君主那里,君主就能洞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遇见善事却懈怠不为,时机来临却犹疑不决,明知是错误的却泰然处之,这三项,是先圣治国之道所制止的。
柔和而沉静,谦逊有礼而又严肃慎重,内强而形弱,隐忍而实刚强,这四点,是先圣治国之道所扶持推行的。所以道义胜过私欲,国家就兴盛,私欲胜过道义,国家就败亡;严肃慎重胜过懈怠,国家就吉祥,懈怠胜过严肃慎重,国家就灭亡。”
不要疏远宗室亲族,不要怠慢民众,要安抚左右亲近,统御四方。不要将国家大权借人,国家大权借人,国君就失去权威。这好比不能挖沟取泥而去增附山丘一样,不能舍本而只抓住枝末微节的小事。日当正午、必定曝晒,操刀在手,必定要收割,执斧必
,国君所做之事,是使国家富足,国不富足,就无法施行仁政,仁政不施,无法团结亲族,疏远了亲族,就会受害,失去民众,就会导致失败。不要借人以国家大权,借人以国家大权,就会为人所害,自己正当的权势也不得维持到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