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好的演说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互动性很强。演讲者的演说内容能带动全场听众的情绪,演讲者就像一个指挥般,用语言让全场听众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
因此,互动性强的演讲能给听众带来良好的视听体验,特别是对于商业演讲来说,互动性强的演讲有利于亲近听众,让听众信赖你,最后产生实际购买行为。
那么,如何营造一场富有参与感的演说呢?小鱼儿今天给大家介绍4种互动的方式,相信对大家将有所启发!
1.呼应式互动
有位演说者一上场,就给听众讲故事:《圣经》中有个小故事。一位富商将要远游,临行前分别给了三个仆人同样数量的钱,任随支配,一年后归还。第一个仆人用它做生意,结果血本无归;第二个也做生意,结果赚了数倍的钱;第三个把钱珍藏起来。一年后主人回来,给第一个亏本的仆人又补足同量的钱,嘱咐他以后经商精明些 ; 对第二个仆人大加赞赏,奖励他更多的钱去扩大生意;在叱骂第三个仆人懒惰之后,他立即收回了本钱。故事讲完之后,演说者询问听众:“主人这样做公平吗?”台下听众议论纷纷,讨论热烈,有人说“公平”,有人说“不公平”。
演说者并不立即表态,又说:“我先不评论主人是否公平,最后来下结论。如果我的观点不当,欢迎唱反调;哪句话不当,可以和我唱对台戏!”大家齐声说“好”,他趁机亮出论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紧接着侃侃而谈,还在演说中途提问让听众答“是”或者“不是”,台上台下,遥相呼应,大家听得非常认真。到演说结束时,他才肯定故事主人作法的高明之处。演说结束,掌声雷动。
这位演说者有四点高明:
1.以故事开场,自然能激发听众的兴趣,将注意力集中到演说者的演讲内容上;
2.故事讲完又提问题,让听众讨论,引起听众参与的兴趣;
3.欢迎听众“唱反调”,有意让听众“唱对台戏”,这更激活了听众的思想,时刻“跟踪”演说的思路,自然听众也会加倍认真倾听演讲;
4.随时上问下答,遥相呼应,引起“呼应式”互动。到了演说结束,这一番互动,不但让听众认真听完了他的演说,还接受了他的观点。
呼应式互动,要注意见好就收,恰到好处地引入正题,不要让听众没完没了的讨论,也不能由听众任意发挥,喧宾夺主,离题万里,这样就难以驾驭场面了。
2.模仿式互动
有位演说者一上台就问:“朋友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听众兴趣徒增。他再指导听众操作:“请将左右手腕到手掌边缘的横纹相叠对齐,然后左右手掌重合,再看看右手比左手的中指是否要长一点点?”他指导听众操作,自己又示范,形成模仿式互动。结果大家果然发现右手比左手中指要长点,这更加激发起听众的好奇心。演说者又说:“刚才这个游戏是一位所谓的大气功师的表演。他先装模作样地向听众发气,然后再指导听众做刚才的游戏。结果人人发现自己右手指长了一点。气功师说是他发功的结果,大家深信不疑。我当时也被愚弄了——朋友们,我可没有愚弄大家的意思啊!”
听众大笑之后,演说者进入正题:“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相信科学,不受愚弄》。”然后他才入题演讲,效果非常好。演说者以共同游戏的方式和听众形成模仿式互动,既激活了听众的好奇心,又巧妙地增强听众的参与意识,还集中了听众的注意力。
并且因为听众全神贯注地参与了互动活动,所以当演说者亮出与互动相关的主题——《相信科学,不受愚弄》时,前面的互动与后面的主题相互辉映,听众自然对后面的演讲产生更大的兴趣,更加认真地倾听。模仿式互动使听众更容易跟随演说者的思路走,但也要注意动作不要太复杂,以免听众难以“学样”;动作幅度不能太大,以免引起全场的混乱,难以收拾“烂摊子”。
3.情绪性互动
有位演说者讲到中途时,台下噪音四起,特别是女性还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演说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立即停止演说,高翘起左手大拇指说:“在场的男士们,就像大拇指——好样的!”男士们听了齐声叫“好”;他又伸出小拇指大声说:“大场的女士们,就像小拇指——”女士们沸腾了,高声抗议。演说者接着说:“女士们像小拇指:小巧、伶俐、苗条、秀美、聪慧!”女士们听了,转怒为喜,报以热烈的掌声。他又举起大拇指说:“男士们像大拇指:健壮有力!坚定稳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男士们又欢呼雀跃了。演说者同时伸出大、小拇指说:“大拇指和小拇指,都是好样的 !”
又伸出五根指头说:“中间的指头,像老人和孩子居于中心位置,成为保护对象!正是这五根指头团结一致,协调配合,力量无穷,才创造了整个世界!”大家都热烈鼓掌了。他又高翘起大、小拇指问:“有哪位女士愿意做大拇指,哪位男士想当小拇指么?”台下鸦雀无声。于是演说者又开始滔滔不绝地演说。
这位演说者善于在听众注意力分散时随机应变,临场发挥,巧妙地运用手势和动作来制造悬念,故意激起听众的喜怒情绪来,然后又急转直下,分别做出有利于男女听众的解说,使大家都转怒为喜,皆大欢喜,又集中精力倾听他的演说。激发听众情绪性的互动,要注意分寸。记得有位名人在成都演讲时,说成都人爱打麻将,导致群情激愤,使演说者难以下台来。
4.融入式互动
有位演说者在演说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停下来,邀请听众分享他们的问题和看法,并选择其中最有针对性的问题给予解答。此外,他还裁切了一些不同颜色的纸片分发给听众,在演说中,他会根据所讲的内容向听众提问,然后给出几个答案,每个答案针对一个颜色的纸片,听众使用这些彩色纸片来举手答题。这位演说者的做法一方面将演说切割成了小的版块,有利于听众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向听众提问,了解到听众对于演说内容的理解程度,以便于调整和修正演说的内容。融入式互动还可以将听众分组,给予少量信息,让他们根据给定的背景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可以想见,仅凭有限的线索很难完成任务,为了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听众必须跟演说者频繁交流。在双方互动过程中,不仅完成了知识的传递,而且完成了知识的使用,真正一举多得。小型的分组讨论会更有效率,因为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演说者之间有更多的互动机会,但它要求主持人有更好的统领全局的能力。
除了在演讲中与听众进行互动外,在演讲后也可以进行互动,采集听众的意见。可以在演说完成后的现场或者借助互联网平台来采集听众对于每场演说的意见,包括演说的内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故事素材、论点论据、互动环节,甚至仪表装扮等,延伸听众对于本次演说的关注度。同时,还可以将演说的视频放到互联网上供听众转发、分享和评论,以扩大演讲的传播。总之,让听众参与到演说中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演说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演说的内容以及听众圈层来进行设计,以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