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翁有精神
教育领域一真人
难能可贵一生情
感动后人一片心
说起这样几句不知名的诗,很多老师应该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描写的是谁!因为这是我自己对一位老者的赞誉。如果有老师问起这位老者是谁,我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魏书生老先生。
作为河北交河 出生的一位才子,有时候我会自己言笑是魏老先生的老乡而沾沾自喜,当然同作为河北一员,我的老乡称呼并非虚假。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吧,我对他有些故乡故土的亲切。
在我还没有 成为一名正式教师的时候,我有幸跟随我的领导参加过魏书生先生在邯郸的一次讲座。但是因为我们自身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听完,当时我的领导也感到很是惋惜。不过就仅仅一次的接触,他的气场,谈吐,给我的震撼真不像年近古稀之人而有的精神。也正因那次的遗憾,我又重新拾起了我与魏老先生的“对话”。
最近我正在拜读魏老先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其实在这本书中并不是全是魏老先生的言论,而是经他主编综合了一些中外名家的教育精髓,但是在每一篇的精髓之后都留下了魏老先生对此处的妙笔精华。其中在读我国近代教育先贤,陶行知的“做学生的学生”使我颇有感触。一位在那个年代就有如此心胸眼界的人物,不亏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而郭沫若先生也赞誉“两千年前孔仲尼,两千年后陶行知”。在他的言论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要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的多元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这不正是印证当代教育所要改革的方向吗?只有让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擦出不同的火花,教师用心的去聆听,在学生的言语中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努力的转变教师的职能成长为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还有一位西方的先贤---昆体良,他可是罗马时期的先哲教育家,他最著名的应该是《雄辩术原理》,而在读到本书的时候,他最为精辟的教育理论即可用一句话概括---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他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了教学的终极目的,而且是在千年之前。可见他的思想是多么的超前,又是多么的务实可观。在继承苏格拉底“产婆术”之后,他为了达到“不用教”的效果,他对教师的素质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德才兼备,责任重大;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尊重主体,毋庸体罚的精彩论述。而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也确实向着那个方向步步走近。
…………
此书精彩列举不凡,而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把读书作为生命中的一种乐趣,一种不可或缺的乐趣!
最后再次回到本书的主编---魏书生老先生,是他带领我们徜徉书的世界,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开阔我们的教学思路。一路与之“畅谈”,我深感乐此不疲并切受益匪浅。因为他的三十五年的老师生涯,二十二年的班主任经验与二十八年的校长历程,他的言论不但高尚而且深沉,。就是这样一位扎根教育三四十多年的老者,带给了我无尽的激励。使我的教育之路即可仰望星空,又会脚踏实地。
“岁月有加 并非垂老 理想丢弃 方堕暮年”这样的话不正是激励年轻教师的我们最好的诠释嘛?我愿在以后的岁月里能以书为伴,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