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在金陵大学读书时,敬慕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奉“知为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为至理名言,于是改名为陶知行;后来在晓庄学校工作期间,他的思想在实践中发生巨变,对知行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后改名为陶行知!但是对于我们践行时间管理来说,究竟是“先行而后知”还是“先知而后行”?叶老师曾经提到的“先完成,再完美”其实就是在强调行动的重要性。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等让我们知道的太多所谓的知识,反过来说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的有多少?
在“易效能”的90天1.0的践行中,为自己设定的90天践行的目标分别是:早起、英语学习和运动,这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最简单的行为方式,但要真正坚持下来还是有些难度。期间,我经历了各种反复和自我妥协,发现在与259期的小伙伴一起打卡同行的过程中,会让我有更大的推动力去践行,这就是团队的力量吧。因此,我发现一群人要比一个人更加容易养成习惯,因为彼此之间可以相互监督、相互鼓励支持。这是真正意义上践行“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的真理。
梦想仓库、505133、三圈交集等一些理论进一步阐述了目标对于个人和团队的强有力导向作用,目标的理论我很清楚,但是在自我践行上又出现了懈怠和纰漏,所以这次是对我未来人生的重新梳理,更是对于自我管理的一次升华。
对于学习提到的各种各样的APP工具,令我“叹为观止”,绝大部分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印象笔记、石墨文档、简书、SOLO日历、TO DO、悦动圈等,这些APP直接或间接帮助我提升了践行的效率,也让我的工作效率有了不小的提升。里面多提到的“多点”的实践理论,绝对是APP应用中的“葵花宝典”。在不断更迭的工具,并不是最好的就是好用的,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号用的。时刻关注易效能的大群,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时刻就能发现一个有一个的“小确幸”。
时间管理的理论我之前也有过接触,但是像这样系统的还是头一遭,从心态到工具,从道到器,叶老师的系统学习和案例让我认识到时间所能创造的价值和绩效。“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湖”;踏实践行每一步是最终实现目标的基础。
90天的践行马上就要结束了,而我在疫情期间的自我管理我只能给到60分的及格分,很多时候还是自我的懈怠和无意识。如何让自我时间效能最高形成真正“无意识”,这才是关键点。在《穷爸爸 富爸爸》这本书里提到的: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具有富人的思维,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具有穷人的思维。只有真正从思维改变我的认知,才可以在行动上改变,进而形成想要的结果。
最后对自己做一个小总结,做得好的方面如下:早睡早起、运动、晨间日记、简书、石墨、梦想版的建立和践行;需要提升的方面如下:SOLO日历、TO DO、八大关注和践行监督;先这些吧,自我Mark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