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阅读感悟

  第一个问题,  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可能我们首先会想到:他知识丰富,品性健康,有一定技能,适应社会……然而孩子自己呢?他的内心世界接不接受,或如何去看待和适应这些所谓"正确的要求"?我们大人习惯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这样管教孩子没错,他一个毛孩什么都不懂,听大人的肯定没错。所以我们的需要和孩子的成长出现分歧,一定是孩子有问题,通常就是埋怨他为什么不按照大人说的去做,非要一意孤行。随之指责、惩罚等都会出现。那最终的结局只有一个,我们培养出的是一个适应别人要求的人,其他的技能都是附加值,看他能不能更好的适应别人或社会的要求。这个结果看似没毛病吧,人就得适应社会啊!可是我们一定忽略了重要的一点,我们的孩子内心世界是怎样成长的?他的对自己的看法是什么样的,还是只会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的对错?

自尊是人所独有的,是人的社会性的初始。人类的发展是一次次爱的放手,放手即是独立,一次次跌倒后的爬起,爬起后的进步。能爬起,能前进就是有内在的驱动力——自尊。我们培养孩子归根到底是在培养独立和自尊,独立的判断,独立的看法,独立的自尊。

    第二个问题,感受大于道理,感受大于方法。基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家庭氛围,人们一般很少特别直接的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真是的需要和情感可能隐藏在一定的行为背后,当然这也是处于自尊的需要。如果要妥善处理事情,必须先妥善的处理情感和态度。那么面对一个刚刚打了架的孩子,你就不会那么气愤,问问孩子怎么了,显示对他的理解和同情是第一步的,而不是断然指责一方。同时,说话的语气就是解决问题双方没在情感的外化,那么语气上也应该是理解和同情的。这样也能够收到一种效果,即吸引孩子注意你说的每一句话。接下来解决问题也就顺利多了。

第三个问题,卷入越多,责任越多,孩子越独立。孩子发表看法,做事情,分担任务,卷入这件事情的程度越高,他会越有归属感责任感,在学到技能的同时,也不断深入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获得价值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