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的时候买了很多东西,但到现在一个都还没到,蛮期待的。
因为最近家里房子在装修,于是购置了大量的电器,另外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有时候常会卡,于是新买了一台。
可能明天才会到,之所以花了好几千买电脑,主要也是为了提高效率,让自己去赚更多的钱,激励自己,鼓励自己。
总体而言的话,与昨天比,今天效率不是特别的高,把很多的时间用于整理上面,自身的输出却仍然不够。
甚至在傍晚的时候,还有一些低沉,从此不累不午睡。
状态起伏我倒是知道的,那怎么样调整自己的情绪?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工作和学习,这个命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本来今天要写关于创作方面的,但想了一下,还是以回顾与总结对自己进行一个调整。
又认识到很多优秀的人,看到他们能够经历特别丰富的人生,与很多聪明的人、功成名就的人交谈,吃饭。
挺让人向往的,最近正在上自我管理的课程,我的动机仍然不够强大。所以明明可以压榨出更多的潜力,但实际上浅尝就止。
一席里听了一个演讲,是漫画师,工作的时候非常拼。对我的刺激是蛮大的,很多年轻人在人生阶段里面都曾经彻夜不眠努力,锻造自己,有时候可能一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
他们不断在磨砺自己,也许是公司强加给他们的,或者是安排的工作不太懂,所以只能一直用加班的时间来完成。
但我作为一个半自由职业者,对自己要求不高,而且比较放松。
该睡睡该吃吃,我常感到惭愧,就在于这一点。没有特别大的决心以及常常与懈怠的自己做斗争,很多人看到我都说肚子大了,脸胖了。安逸久了,那当然整个人就会变得浮肿起来。
二、
哦,对了,双11的时候还买了跑步机。过段时间就要进行自我的训练了,始终相信的一点是自己还有特别特别大的潜力可以去开发。
在掌握了很多学习方法后,其实掌握这些方法是不够的。还需要你的天赋以及努力,于是我对照自己每日安排来反省自己,才看到有那么多的时间可以用于提升自我,创造效益。
比如每次晚上总是十点左右就上床休息了,这个时候往往在手机上看小说,看微博,追热点之类的。
事实上完全可以迟一点休息,要把一些不好的习惯给去掉。
因为时间真的有限,那些三四十岁的人他们可能困惑的是该选择哪个赚钱的事业。但对于我而言,问题还在于怎么样让自己增值,投资自己的头脑。
所幸的是,这段时间的积淀令人有了一丝改变。比如每天的日更是一个管好自己的方式。
有一个突然的想法,语音写作就像是大脑的清道夫一样,会把你的灰尘、垃圾都给清理掉。
当你说的越多时,你的头脑就变得越澄澈。
在朋友圈里早起打卡已经很多天了,有时候是五点多,有时候六点多,每次快近七点起床的时候,总是特别的惭愧。
另外也接触到一些四五点起床的人,特别是4点半起床的人居多。
就觉得真的是挺了不起,每天保持晚上睡眠六个小时。
因此从明天开始,早点起床,必须在5点半之前打卡。练习100天,从明天开始。
当你决定为梦想全力以赴的时候,会觉得很痛苦,但是很充实。
三、
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冥想。我倒是没有这个习惯,不过觉得可以用别的一些方法来代替,比如散步,比如静坐。
古时候的儒家常常会用这个方法,王阳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大学期间我曾经有个决心是要把王阳明给研究透彻,但到现在来说仍然没有做,那其实比大学时候比我对于搜集知识、整合知识的能力已经大大的提升了。
因此如何对王阳明进行一个深入的理解,现在还是蛮容易的。只要去指导去实际做,就能够掌握得越来越好。
另一个要注意的就是在云笔记里资料越来越多,虽然我给他们有分类,有整理,但事实上很多东西放在那里,根本没有时间去看,光是看一篇文章,有时候就要看个15分钟半个小时。
可怕的松鼠搜集症。也就是说对于知识的内化这方面做得是远远不够的。
之前已经有一个做法是给不断简化简化,然后把简化的知识给记住,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又进行迁移,但实际具体的过程中还是偶尔为之,因此它到底有没有效果,对我而言也是存疑的。
这个疑主要是自己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最近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就是目标管理,当你有了一个想法一个目标后,你就以终为始,在完成这个目标的那一天开始往前推。
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够在那个时间点完成目标。这个方法对我也是很奏效的,人的一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有一本书是百岁人生,讲的便是未来人类寿命会越来越长。也许40岁的时候才是一个人的青年,但我倒觉得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代人如何在所处的时代超越同龄人,是一个首先要做到的。做到这一点你才能够超越后来者。
人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种,居然有这么多的知识是人类所发现或者发明的。一旦进去之后,简直无法脱身出来,想想就会觉得特别的奇妙。
因此呢,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每天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一想到还有特别特别多的事情要做,然后又想起那些夜以继日奋斗着的人们,心里就会有很大的胜负感。
从来不会觉得自己不行,加倍地努力,早日成就自己。